用文字净化心灵 用诗意妆点世界 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样的美丽。 火红的六月,缤纷多彩,美丽多情的时刻,榴花红遍,激情四射!只要你有心,即使在路边也会发现属于它们所独有的魅力。这些石榴花形态各异,有的还只是一颗小小的花苞,如同一枚珍珠点缀在一片绿色中;有的刚张开一点点的花瓣,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微微露出她那可爱的面庞;有的半开半合,好似一个个小喇叭,在奏着夏的旋律;那些开的最灿烂的极像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地望着这美丽的世界......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欣赏着这满树的石榴花,给人一种温暖,心情愉悦的感受。红红的石榴花,把它的美丽和光芒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个季节,尽管它的光彩只有短短的时间,但是它那火红的色彩将永远的留存在人们的视野里,也留在了诗情画意的妙笔中。 本期诗者(排名不分先后):?云樵侯长青西山红霞坐看云起时蔡俊轩碧云天圣洁春江雪放牛郎老莉筱婵白丁流年萍踪后知后觉嘉洪兴诗问醉夏唐婉儿冷艳清芬临溪听风牵手夏季绿筠李冠群了了雨荷那遥远的景色 咏石榴 诗/云樵 篱畔初成火一株,春风不屑自清孤。 皆因颜色群芳冠,倾倒千千伟丈夫。 冬夏读诗:此诗前两句形象传神,不仅以火来形容红艳艳的石榴花,而且因其独在初夏开放,不随俗追逐春风,显得“清孤”不凡,有“孤标傲世”隐者之风,又得见精神。后两句感发没有再出新意,“倾倒千千伟丈夫”这一句有些用力过猛。 石榴红 诗/侯长青 绿密红疏更炫枝,何须窃窃怨春迟。 花榴赤焰镶青玉,恰是香消入夏时?。 牧心读诗:?在繁盛的绿枝间,那稀疏的红色更觉耀眼了,所以何必暗地里埋怨春天迟到了呢?这句逻辑上似是不通的,绿密红疏,显然不是“春迟”之态。若是“怨春归去”,也许句意更通顺些。第三句“花榴”犯题面了,“赤焰镶青玉”,比喻生动形象。诗词章体本简短,故我们更应字斟词酌。 石榴花 诗/西山红霞 仙姿不共蝶纷纷,嫁与熏风染绛裙。 倩影摇窗诗兴起,落毫犹觉欠三分。 坐看云起时读诗:红霞诗友是诗情画意群里学习最认真的其中一个,一路脚踏实地地走来,红霞的诗词水平已有大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来看看她这首《石榴花》,头两句描写了榴花不与春花争艳,不求蜂蝶簇拥,偏偏“嫁与熏风”,点明了榴花开放的时间在初夏,“染绛裙”,点明了榴花明艳似火的颜色。 看着窗外摇曳的榴花,不由得让人诗兴大发,但总感觉任何语言都难以描绘出榴花的美啊。“落毫犹觉欠三分”,结句很妙!赞一个! 无题 诗/坐看云起时 卌载春秋逝水东,榴花还似旧时红。 轻拈一朵鬓边戴,人面榴花有几同? 圣洁读诗:坐看云起时的这首《无题》,其实题目的意义十分深远,远非简单几个字能够表达出来的。看到榴花,感慨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四十载春秋,叹时光匆匆流逝,但花红依旧。转句自然,且看心思的描绘,谁不想摘一朵带上呢,人面榴花相映,别有一番美丽,心中那个美呀,难以诉说……,此时已经把榴花人格化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结句将情感升华。 文风自然,文之美亦如人之美。大赞,也让我学习了卌(xi四声)! 石榴花 诗/蔡俊轩 熏风香缕自还春,树带残阳叶带尘。 云作花身霞作色,红开星点亦倾人。 圣洁读诗:蔡俊轩诗友的这首《石榴花》,可以看得出,每个字每个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熏风,特指夏风,点明了季节,“香缕”“自还春”都有出处,读起来感觉清新扑面。树带残阳,写出了榴花的颜色,叶带尘,将整棵石榴树移到眼前让你近景观赏。第三句再细细品味,各色都有,白色、红色、粉红、艳红,尽情让你看个够。结句荡开,以情结束,花红倾城更倾人,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篇。 有一点费解,叶带尘,单从字面上理解,看到叶子上沾满灰尘,感觉像是凑韵。改成“树带残阳逐日新(或扑眼新)”呢。个见。 石 榴 诗/碧云天 掩敛三春孕碧丛,一朝独秀意无穷。 西风摇落些些梦,暗把花红换脸红。 书山无路读诗:??此首绝句名为石榴,通篇不着石榴二字,却处处透露着石榴的美丽、风韵,道出了石榴从开花到结果成熟的一生。全诗格律严谨,用笔老到,起承转合顺畅无隙。转句风虽犯韵,对全文却无甚影响,不减整首诗的韵律美感。“掩敛”一词,赋予了石榴的灵动,几乎可媲美于唐代吴融《杏花》中的“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的韵味。石榴躲开三春,不与百花争艳,悄然隐藏于碧丛之中,只待初夏应时绽放,独秀芳丛,余韵无穷。待到秋风初起,果实欲熟,却是摇落些些梦。是什么梦呢?是想美丽永存的梦想还是深情永远的梦想呢?还是让读者去想象吧。结句虚实结合,有想象空间,可圈可点。偷偷的把花红换成的脸红,洗去了浮华,赢得了美丽、富贵、吉祥。脸红是饱满的石榴果呢,还是谁的俏颜?我有想象我不说哈,看官自己想象去吧……! 枣庄万亩石榴花开 诗/圣洁 冠世榴园数枣庄,行人衣袂染馀香。 飞霞入目燃如火,秋望垂枝子满堂。 碧云天读诗:看标题就让我侧目,万亩榴花开啊,多壮观,去年在北京朋友的小区看到几棵,都喜欢的很。榴花盛开的时节,行人的衣服都被染的香香的,衣袂飘飘,暗香盈袖,像飞霞如火一样燃烧着,嗅觉、视觉的效果,很丰满。结句是一种展望,石榴有层喻义,多子多福!让我似乎看到,秋天来时一颗颗裂嘴笑的石榴挂满枝头。 合影石榴花 诗/春江雪 漫倚石榴桠,扶风若柳斜。 羞颜临镜笑,失色鬓边花。 枫林醉竹读诗:这首小绝写的简洁明快,轻松活泼。题目是“合影石榴花”,内容围绕主题,前三句写景,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照片中的人和物,一位斜倚在石榴树旁,含情脉脉的美丽女子正对着镜头微笑,此情此景的定格,已是何等的美好,第四句作者笔锋一转“失色鬓边花”做结,不仅轻松达到抒情的目的,更是侧面反衬了石榴花的艳绝明丽,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整首诗给人“画中画,景中景,人中人”美妙体验,,品诗即感"石榴树上石榴花、石榴花旁美人斜,美人犹赞花更美,我看玉人更胜花”。 石榴花开 诗/放牛郎 春雨将成句,熏风渐入弦。 榴花知夏意,举火欲烧天。 牧心读诗:春雨将歇,熏风入弦,入弦二字,尤为生动形象。榴花知夏,举火欲烧天。我似乎看到火红的石榴昂扬在枝头上的样子,比喻生动,所咏之物具体可感。但“榴花”是否算犯题呢? 石榴花(新韵) 诗/老莉 无顾群芳早,独当六月春。 橙红星点树,却爱玉环裙。 坐看云起时读诗:老莉的这首《石榴花》也是开篇点明了榴花的开放时间,不与群芳争早,“独当六月春”,榴花开在六月,暮春和初夏时节,榴花开得犹盛,点点红色妆点在绿叶之中。结句“却爱玉环裙”是说杨玉环特别喜欢榴花,她穿的裙子上经常有榴花的倩影。 个人觉着三四句之间的转接有点不紧密,可以再斟酌下。 半夏榴花开 诗/筱婵 落英袅袅柳阴浓,满树榴花醉晓风。 似火罗裙初烂漫,如烟翠盖正茏葱。 美人一朵簪云鬓,朱影千枝映碧空。 采得芳华帘半卷,含羞对镜染唇红。 冬夏读诗:这首律诗写得很好,好在哪里呢?我的理解:一是对石榴树、石榴花描写细致生动,作者把石榴树和石榴花放在“落英袅袅柳阴浓”的背景来写,把石榴树和石榴花作为一个整体景物展开----“似火罗裙初烂漫,如烟翠盖正茏葱”-----绿叶衬红花,红花艳碧树,这样的景物就不再单调。二是在该诗的颈联和尾联,作者又引入了人物----一位青春女子,她“美人一朵簪云鬓”,又流连闺阁中“含羞对镜染唇红”,似要与榴花媲美。这更加丰富了榴花的生动形象,并且从侧面渲染了榴花的生机和美丽。但是,若是按照把榴花比喻成“美人”的角度理解,那么这后四句的描写就会失之拖沓重复。所以,我宁愿坚持我的解读。 石榴花开 诗/白丁 海棠消瘦柳低垂,墙外榴花开一枝。 浓绿阴中红数点,明霞艳里蕊千丝。 露沾映彩蜂飞缓,风送浮香蝶舞迟。 微雨清空新浴后,晚凉相对也相宜。 枫林醉竹读诗:在群里认识白丁老师已经很长时间了,却并没有只言片语的交集,但这并不妨碍对他的了解和钦佩,他的古文学功底深厚,每次对联独具匠心,别具一格,那他的诗写的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赏析白丁老师的这首七律《石榴花开》。 首联写石榴花开的季节,是在百花消瘦绿树浓荫的仲夏绽放,凸显了石榴花与众不同的习性;中二联从视觉和嗅觉写石榴花的“色”和“香”,招蜂引蝶侧面衬托石榴花的香艳;尾联用雨后的石榴花带来的美好体验作结,则更深层的突出石榴花的作用。读过白丁老师笔下的石榴花开,真的有即刻跑到石榴树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冲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榴花 诗/流年萍踪 浮华若梦不需春,六月南风伴雨巡。 枝叶柔垂如绿发,榴花怒放若红唇。 奈何凡界无灵气,长使诗心有俗尘。 蜂蝶纷纷皆过客,热情留取待谁人? 冬夏读诗:我很佩服流年萍踪诗友的才情,他的诗“得来全不费功夫”,清新自然,流畅生动。他笔下的石榴花,就是一位美人,一位“绿发红尘”的美人,楚楚动人。石榴花的美,来得惊艳,来得脱俗,纷纷攘攘的“蜂蝶”都是凡间的过客,“热情留取待谁人?”,她在等待哪一个呢?是等待那位“谪仙”般的诗人吗?听他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唐代: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榴花 诗/后知后觉 何必移根上苑栽,川原峰谷秀成堆。 三春未肯迎风绽,半夏欣然沐雨开。 赤焰接天染霞彩,红裙动魄舞瑶台。 枝头熠熠焚燃尽,含笑飞身坠碧埃。 冬夏读诗:后知后觉这首诗写得很美,读来琅琅上口,毫无凝滞。此诗结构安排层次清晰,顺序展开,中规中矩。从“川原峰谷秀成堆”的概括之笔入手,到颔联“三春未肯迎风绽,半夏欣然沐雨开”交代了榴花初夏绽开,紧接着颈联承接“榴花绽开”之意进行了具体的渲染描写,“赤焰接天染霞彩,红裙动魄舞瑶台”这样的描写境界阔大,虚实结合,把榴花之美描摹得气韵万千,高妙灵动,可谓神来之笔!她的结句把榴花之生命顿时升华,那绚烂过后的火焰啊,纵使从枝头萎落,也是“含笑飞身”落入清净之地,实在是生得俏丽,去得潇洒!这超凡脱俗的榴花呀!你已经入得“潇湘妃子”的花囊,听一曲“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的“葬花吟”) 我被这首诗感动了!你呢?朋友。 石榴花 诗/嘉洪 弄影娉婷别几丛,玲珑雀跃似惊鸿。 且邀落日随心赤,欲问苍天比翼穷。 弦断无声倾耳语,情迷一夜拜裙红。 鬓云结绾枝头闹,摇落尘香始笑风。 圣洁读诗:嘉洪诗友的这首《石榴花》,把榴花写活了。首联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将榴花拟人化,随风弄影,姿态柔美娇艳,雀跃惊鸿表达出了动感与美感。颔联更是将拟人化手法运用自如,将落日溶入心中花更艳,也敢问苍天比高低,即有景又含情。颈联是纯抒情,幻用裙红典故,颇有“弦断无声情未了”的意境,感叹榴花留与世人的多情。末联更是将情感升华,表现了一种清新、自然、淡雅的人性追求。 这首诗与其是在写花,倒不如说是以榴花自喻,表现出高尚的个人情操,让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观石榴花怀古 诗/兴诗问醉 此花名噪久,早有贵妃闻。 可使三春尽,能将万树焚。 尘封天子印,卿拜石榴裙。 大业终归是,西山一缕云。 冬夏读诗:“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杨贵妃爱赏榴花,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明皇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还有一句俗语“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想必也来源于此吧? 读了这段“石榴裙”来历的话,大家应该能理解此诗的内涵与主旨了。石榴花仍旧年年红火,杨贵妃的石榴裙却是一缕青烟看不见,空留下千古遗恨!借石榴花怀古,这个角度很好!但是,该诗颔联“可使三春尽,能将万树焚”有些费解,诗意有些牵强。 石榴花 词/夏唐婉儿 未跟桃杏争春早。玲珑心自知音晓。 标格画难成。馨香凝碧生。 红妆燃仲夏。雷雨何曾怕。 恨我不缘君。只因无慧根。 枫林醉竹读诗:婉儿的这首词,我很喜欢,一般咏花的诗词,都会从花的色香味入手,可这首词,并没有在石榴花的美艳以及色香味上过多着墨,而是从石榴花的习性入手,通过对石榴花不与桃杏在春天里争春斗艳,一颗玲珑心选择在百花凋零后的仲夏适时绽放,且不惧怕风吹雨打……由此石榴花的随性、淡泊、识时、风格、勇敢形象和品质跃然纸上,也为下面的抒情埋下很好的伏笔,最后一句,结句很有力量,很震撼,“恨”字更是侧面写出了“我”对石榴花的喜欢,“缘”字用的也极好,我猜想,是作者看不到吃不到石榴的产生的恨,还是因为石榴的灵性想做一朵石榴花而不成产生的恨呢?或许只有作者心中能清楚吧。纵观全词,炼字工稳,层次分明,结构巧妙,感情丰沛,是难得的一篇佳作。 石榴花 词/冷艳清芬 性比桃花烈,心如菡萏纯。 热情似火亦销魂,香染锦罗裙。 只道容颜美,谁知寓意真? 何需争得满园春,已醉赏花人。 牧心读诗:通篇行云流水,毫无滞涩感。“无需争得满园春,已醉赏花人”,语淡而质。 榴靥嫣红 词/临溪听风 榴靥嫣红俏英姿,竟惹几人痴。 绿阴入户,黄鹂巧语,却似无思。 骄阳如火门深闭,午睡起迟迟。 一怀愁绪,满腔心事,说与谁知。 坐看云起时读诗:听风把这首词发到群里时,我们开玩笑说她这是借“榴”发挥,榴花只是个幌子。偷偷告诉你们,其实我的作业也和听风一样是借榴发挥的(偷笑)。 我们来看看听风是怎么借着榴花发挥的吧(笑)。听风说,榴花开得正艳,黄鹂在欢快地唱歌,绿荫探入房间,但这么好的景色却引不起诗者的兴趣。是什么让诗者浑然无心欣赏美景呢? 下阕写到“一怀愁绪,满腔心事,说与谁知”,读到这里,方理解了诗者无心欣赏美景的原因,原来是有满腔的愁绪啊!至于是因什么而愁,作者没说,那我们就自己发挥想象吧! 榴花情 词/牵手夏季 叶叠翠,艳如霞。数新芽。 五月东风榴似火,住谁家? 风扫幽径尘沙, 听零落,褪尽芳华。 一夜鹃声催影瘦,再无花。 牧心读诗:这首词我连读了许多遍,依旧觉得朦胧。诗本无达估。尤其喜爱“一夜鹃声催影瘦,再无花”这句,疏俊清新,自然妙造。 石榴花 词/绿筠 盛日秾华不可求,罗裙妒色占风流, 花边结子近朱楼。 做罢羹汤方洗手,折来红艳暗簪头。 怕人寻问半含羞。 书山无路读诗:本小令格律严谨,语句流畅。上片首句以盛日意即烈日点明石榴花的时节,次句罗裙妒色承上句秾华不可求。道出了此时炎热季节,虽艳丽花朵可遇不可求,惟石榴花横空出世,独占风流。下片承上半首之意,对仗句也工整,进一步升华作者对石榴花的钟爱。结句以半含羞对作者由妒忌榴花的美丽到爱到簪花入鬓的情意作结,也对整首词的感情发展画上了句号。这首小令所表达的感情细腻,能读到作者对石榴花的爱不释手,对美丽向往的一片真情。整首词脉络清晰,字面雅致,情意的表达也比较适度。这首小令也有不足之处,上片结句与整篇的情感变化似有所隔,可再酌。下片起句“做罢羹汤方洗手”似与词意去远,似为对仗凑句,使整首词的情感色彩多了分俗气。以上管见,难知一斑,不当之处,且待求教于作者及各方家。 石榴花 词/李冠群 绿水绕时秀色,红云飘处清香。 榴花照眼笑斜阳。谁插一支鬓上? 翠袖摇来好梦,裙腰舞动柔肠。 恍如青影又成双。不尽韶华难忘。 圣洁读诗:在群里,欣赏李老师的诗多,但词却较鲜见,可是当认真研读这阕《西江月》时,又深深体会到李老师侠骨柔情的另一面。 早晨,我在公园健步时,由于昨夜刚下过雨,苍松翠柏倒映湖中,再与湖中的绿色藻类植物相映,感叹出只有夏天才有这种绿水的风景。李老师的词中也是这样的,绿水还点明了夏季。前两句通过远景观看,红云、清香紧紧吸引读者的眼球和嗅觉。再近景观看,“五月榴花照眼明”,“美人偏爱逐红花,摘取一枝鬓上插”,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下阕由吟咏榴花的形貌转为吟咏花的灵魂,摇来好梦,梦里的人牵动柔肠(感觉像是写杨过与小龙女呢),流露出对花的赞赏,更是对“她”的怜惜。只可惜醒来后,还恍如在梦里,感觉是那么真真切切呢!但这所有美好的景象都是留不住的,流露出词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留恋。 冬夏老师解析时诗常说,用颜色渲染代指作者心情,李老师的这一阕词算一个。 个人理解:上阕中用红云代指榴花,后面又有榴花,意思上重复了。 榴花 文/了了 你从五月走来 又从盛夏路过 一盏一盏的小红灯 在层层碧绿中飘摇闪烁 骄阳下 欣赏你裙红似火 月上时 静听你低语轻歌 我真想 想知道你潋滟了谁的衣裳 缠绵了谁的心房 又嵌在谁的诗里 悬在谁的画廊 何必这样问呢 你更喜欢清平调,还是满庭芳? 我只消记取 花开时繁荣烂漫,果熟后唇齿留香! 碧云天读诗:了了笔下的石榴花,写她像一盏盏灯笼摇曳闪烁,写裙红似火,写她细语轻歌。然后了了想到了关于榴花的传说,还有许多关于榴花的美诗。这么多思绪之后,了了回到自己的主线,何必问许多或白癜风怎样治白癜风医院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