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_7189490.html扶风著名教育人物录文/安永成
在扶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教育界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教育人物,对扶风文化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他们以渊博的知识、深邃的眼光,教育、影响了几代人,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个莘莘学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远留在扶风人民的记忆中。
从扶风县志、扶风教育志、扶风高中校志等志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扶风县教育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善是几代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努力的结果。从扶风这块热土上走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学者、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数量之多是陕西省各县中比较突出的,这些成绩与历代扶风县众多教育界老前辈继承、发展扶风优良的教育传统、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记载他们的事迹,就是要继承他们的精神,牢记他们“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为社会多做贡献”的遗训,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
作者根据扶风县志、扶风教育志等志书记载,摘录了他们的历史功迹,供后人铭记、学习。杨世础
杨世础(—?),陕西省泾阳县中张乡人,中共党员,年毕业于陕西省商业专科学校,大专文化程度。年参加教育工作,在泾阳县农村小学任教员。年在泾阳干部学校任政治课教师,年调咸阳地区速成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年6月调入扶风县,先后在扶风中学、绛帐中学、豆会中学、建和初中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年任扶风高中校长直至年退休。执教40余年,擅长学校管理,善于组织教学,能兼任多门课程。他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致力教研教改;他撰写的《师范学校的教学与学生实习》、《改革考试的几点做法》等教研论文分别在《群众日报》和《陕西日报》、《宝鸡教育》上发表。 他的夫人刘春霞(——?)陕西省三原县人,中共党员,年三原女中毕业,参加教育工作,曾在扶风县东大街小学任教,年陕师院中教班数学专科毕业,调扶风中学工作,先后任数学课教学、教导主任等,年任法门高中校长,曾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年调扶风县新华书店任经理至退休。在扶中任教期间因教绩突出,年被评为“先进教师”,后出席省“先代会”。他们作为一家外地人,背井离乡,在扶风这块热土上,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在扶风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敬业爱生,为扶风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无数个莘莘学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杨世础老师在教学管理上,坚持集体领导,民主治校,积极工作。他对贫寒学生从不嫌弃,常常给予钱物资助,使其免于辍学;对顽劣学生从不歧视,善于诱导,耐心教育,使其改错上进。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受到学生爱戴,年扶风县城关地区学生为他从教45年和70寿辰祝贺,并联名题赠“桃李满天下”牌匾一面,以示尊师铭德。 他以“为师一生,桃李遍城乡”的教育业绩,在扶风享有较高声誉。50年代起,曾被聘为县人民陪审员,协助法院工作,被选为1—9届乡县人大代表。年出席宝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年开始,先后任扶风县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王俊哲 王俊哲(——?)扶风县召公镇人,民盟盟员,西北农学院畜牧专修科毕业,曾任陕西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他自幼聪颖,才华出众,为扶风解放前“四大才子”之一。他对古典文学颇有研究,擅长辞令,讲演饶有风趣,且富有哲理性。建国前,曾在扶风初级中学任教师,并在华县田粮处、岐山司法处任职员。年任召公小学校长,治学严谨,校纪严明,能团结教师勤奋敬业,敢于改革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备课、讲课、作业做出示范,使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教育质量逐年上升。年调县文教科任副科长。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亲戚登门觅职,多次被他耐心劝回。他谦虚忠厚,平易近人。教师上县问事,他均耐心予以解答。他常常鼓励教师认真工作,教书育人。每次到到学校检查工作,总是广泛接触教师,听取意见,主动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年被错划为右派。年平反并安排为县文化馆副馆长,年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连任两届。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大力倡导尊师助教,定期视察学校工作,建议有关部门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为推动扶风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高真民 高真民(—?),扶风县天度镇齐横村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据扶风县高中校志记载,高真民系扶风中学首届(32级,即级)毕业生,是扶风县土生土长的教育家,为扶风县教育事业的成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人们永远怀念。他曾任小学教师,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中学校长、扶风中学首任党支部书记、县文教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鸡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年上小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支部委员,他是扶风县早期的地下党员之一,入党后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开展反劣绅斗争,搞党的地下工作,向陕北输送进步青年。他性情耿直,为人忠厚,心胸豁达。在扶风中学任校长期间,治学严谨,管理有方,狠抓校风、教风建设,注重双基教育,常深入学生之中检查督学,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数年高考升学率名列全市前茅。任局长期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普及初等教育,党的“三中”全会后,重视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至年基本完成全县教育系统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他重视师资培训,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和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年全县每年向高校、中专输送新生多人,连续四年名列全宝鸡市第一。年《陕西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扶风县成为我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为题报道了扶风县教育成果。年出席陕西省第六次、宝鸡市第五次党代会。离休后任扶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老龄委副主任,继续发挥余热。 据扶风县教育志介绍,扶风县历史上曾有几次教育辉煌时期,其中一次就出现在解放初期的五十到八十年代,曾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我年到年在扶风中学学习期间,正处于扶风县教育的辉煌期,那时的校长是钮永哲,党支部书记是高真民,教导主任是杨世础,三位领导者,各有所长,组成了名副其实的铁三角。名师、名教有张和鸣、冯公略、吴英伯、郑廷璧等,他们师德、教学水平高超,工作认真负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扶风县中学的教学质量在邻近的武功县、岐山县、眉县很有名,中考、高考成绩优异,录取率很高,引来临近各县的成绩优秀者,前来报考。 高真民老师是扶风县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教育工作领导者。据扶风县高中校志记载,高老师是扶风县设立中学后第一批毕业生,与牟家三兄弟中老大牟富生(解放前扶风县地下党负责人)、我的小学老师党治国、以及陈仲平、韩象来(均为扶风县地下党员)是同级同学,那时他们这批热血青年,曾在扶风县领导、组织过几次学生运动。我在北京工作时,他任扶风县人大副主任,我回扶风老家时,曾与他见过几次面,他对我这个曾经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和鼓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杨甲科 杨甲科(——?)南阳镇强家村杨铁东组人,中共党员,扶风县初级中学届毕业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生物系肄业。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在扶风中学任生物教员、教育主任。年调至宝鸡,先后在宝鸡市二中(十里铺中学)、宝鸡市第六中学(渭滨中学)宝鸡市第七中学(姜城堡中学)任副校长。期间,曾被选为宝鸡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年调任法门中学校长,年8月调任扶风中学书记兼校长,至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解散。后调任南阳乡教育专干,年调任扶风县教育革命办公室,年后在文教局主管中教工作。年10月调任豆会中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年北京大学来法门开门办学,对周原遗址进行的考古研究工作,他参与了此项工作。年9月,调法门高中任校党支部书记,年5月退休。 他从事教育三十余年,工作一贯勤苦认真、扎实细致。特别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成绩卓著,经验丰富。他为人清廉正直,言行师表垂范,在宝鸡市、扶风县教育界享有盛誉,多次受上级表彰奖励。——年在县委党史办做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后参与南阳镇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年3月17日,扶风地区受教与他的学生王建明、王建国、郭明忠、豆德才、许敬武、倪秉正等50余人,聚集于家,为其祝寿,并赠送题写“师表群伦”的德教匾牌一面,以表崇德尚德之情。孙俊斌 孙俊斌(——?)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人,年于西安师范学院毕业。同年七月参加革命工作,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小学校长、《兴平日报》编辑组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扶风县委宣传部部长、文教卫生局局长、县人大委员会副主任。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一心为公。年曾参加陕西省委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党党史》编写工作。年至年,任县文教卫生局局长。狠抓师资培训,成立了“师资培训班”,全县分为五个片区辅导点,组织有专长的教师巡回讲课辅导。他善于发现人才,培养典型,曾树立了高中、初中、小学五个典型,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他指导、协助任淑玉创立了小学语文“六子教学法”,被省市推广,并狠抓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年成立了“教育系统专案审查小组”,对“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组织宣布停职、停教或处理的学校领导、教师,经审查后,全部恢复了工作。在任期间扶风县文教卫生局曾被宝鸡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他个人亦被评为宝鸡市模范文教局长。年后调任扶风县人大副主任,主管文教卫生工作直到退休。柯玉栋 柯玉栋(——),陕西省蓝田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从年参加工作至年退休,作为一个外县人,在扶风这块土上,默默奉献了四十个春秋。他先后在扶风中学、法门中学、扶风县农业职业学校、扶风高中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共38年,后在扶风县教研室、县教育局任负责人、副局长各一年。三次出席扶风县党代会、宝鸡市党代会、人代会各一次,兼任扶风县总工会常委。 他作为一个外地人,以校为家,为扶风县教育事业衷心耿耿,奉献四十年。—年在扶风中学担任物理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师生评为教学能手,带班模范。年到年所带扶风县首届高中班高考升学率列宝鸡地区前茅。—年。在扶风县农业职业学校负责教务工作期间,实行半工半读,学用结合的方法,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他在—年期间,担任扶风高中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时,狠抓教师队伍和学校建设,使教风、学风、校风有了很大变化。先后建立和完善了“领导班子坚持集体领导、民主治校”的六项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培养良好师德,坚持教书育人”的十条规定;任课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坚持每年“三个一”的活动,即:每届学生入学后进行一次学习目的大讨论,以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内动力;每年举行一次班、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以探讨学习方法与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军训,加强校纪,提高素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扶风中学多次高考居全县第一,特别是化学、数学、外语等科高考成绩多次居全市第一,扶风中学和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县、市先进学校和先进党支部。年被评为全省10名德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之一。其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经验多次在县、市、省作介绍交流。全省各地区学校来校参观学习交流者络绎不断。从年起被列为宝鸡市重点中学,宝鸡市给了大量投资,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办楼、教师家属楼,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容貌大为改观。延伸阅读:扶风文化教育界历史名人录(一)扶风文化教育界历史名人录(二)投稿|admin ffb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