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进优质人口,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人口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诸多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人口集聚程度越高,劳动力供应越充足,城市的发展就越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中国将进入人口红利下行期,不少城市将面临人口萎缩、快速老化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人口是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正是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抢人”的重要性。对西安来说,在未来10-20年里,还要持续增加人口数量,每年基本要保持在20-30万的人口增长水平,到年前后,人口总量至少要突破万,这样在中国的城市竞争中,才具有一定的底气和后劲。需要注意的是,未来西安在引进人口方面,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要更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因此,未来西安还要继续“抢人”,出台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包括落户、补贴,甚至购房优惠等方式。当然,政策引人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还得从城市产业布局、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发展潜力下功夫,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做足、做好,才能吸引到人才,留得住人才。归根到底,城市“抢人大战”不在于门槛有多低、补贴有多高、政策有多好,而在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产业结构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城市人口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环境、就业环境、宜居程度等等。如果一个地方就业质量差,民生资源不足,社会环境不佳,那么这个地方不仅很难吸引到人,即使吸引来了人才也很难留住。因此,西安在引进人口的同时,要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弥补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交通拥堵等城市公共服务短板,为人口增长提供足够的基础保障。(2)实施再工业化,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从产业经济来看,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经济的基础性保证。未来城市经济发展一定要有实体经济支撑,只有第二产业有了足够的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才能有了依托,也才能吸引更多人口。未来10-20年,西安需要“再工业化”,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打造立体产业链,形成系统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再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要改造传统产业,完善产业链,向高质量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材料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西安“再工业化”和新旧动能转换升级要发挥两大优势,首先是科教资源优势。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多、层次高,每年都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在当今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资源。重新认识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对未来西安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要发挥西安的军工产业优势,西安军工企业聚集程度高,力量雄厚,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西安的“再工业化”要立足这一优势,加强“军民融合”的应用。(3)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现今中国城市竞争格局中,哪座城市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赢得民营企业的信任,哪座城市就更有竞争力,就有光明的前途。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安要切切实实大力扶持民营经,政府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要从偏重国有企业,转向全面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倾力打造公平、普惠性营商环境。西安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需要借鉴杭州的经验模式,清晰定位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杭州发展民营经济的方式,既不同于温州自下而上的“政府无为”模式,也不同于苏南地区的“政府推动”模式,杭州走的是“政府服务”模式,政府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切切实实为企业做服务。(4)向东联手郑州,打造双核经济圈长期以来,西安的发展眼光一直在向西看,谋求和咸阳、宝鸡以及甘肃天水的合作。“西安向西”固然没有错,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况且咸阳、宝鸡和天水等城市,都只是普通的地级市,经济实力一般,协作效应发挥得也很差强人意。可以重点考虑郑州与西安的联合、协作,实施“郑西一体化”战略,打造“郑西双城”经济圈,建立中西部区域的“双核”城市驱动系统。如此提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①双核城市群发展的需要从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群来看,“双核”城市群一般比“单核”城市群发展得更好。如长三角城市群(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等,基本上都是“双核”或是“多核”驱动,只有中原城市群(郑州)和关中城市群(西安)是“单核”驱动的,这恰恰也是发展靠后的城市群。因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携手联合,组成“双核”城市群,强化西安与郑州在经济、产业方面的联动,打造郑西双城经济圈。②文化、地理上更有亲近感事实上,西安与郑州联合起来,实施“一体化”战略,要比西安跟成都或重庆的联合更具有基础性和现实性。③产业资源具有互补性西安和成渝之间的产业基本上是趋同的,趋同就意味着竞争大于合作。而西安和郑州之间在产业资源方面是互补的,西安的优势是科教资源和第三产业,劣势是第二产业薄弱,人口蓄能不足;而郑州的优势是第二产业发展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腹地广、人口多,劣势则在于科教文卫资源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5)实现西咸一体化,全力推进大西安就陕西全省经济而言,西安强则陕西强,西安弱则陕西衰。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开启了新一轮行政区划大调整,如合肥合并巢湖、成都合并简阳、济南合并莱芜等等。然而,对于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行政规划问题却始终进展迟缓。从年提出西咸一体化思路,如今已经20年了,进展缓慢。推进西咸一体化、加快大西安建设是陕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追赶超越的有力抓手。西咸一体化务必要有根本性的突破,西安、咸阳以及陕西省都要从大局出发,尤其是需要陕西省更有魄力,组建真正的大西安。对于西咸一体化战略,其实从学界到政府再到民间,已经形成多方共识,实质性推进的时机早已具备,再不取得实质性进展,恐怕就会失去良机。当然,对于西咸一体化,包括西咸新区的调整,陕西省正在调研,初步方案已在制定、修改中,不久之后应该会有明确结果出来。从各方的信源显示,西咸新区的行政化改革应该是大方向,有利于解决财政、执法等方面的痼疾。关于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具体方案,目前政界和学界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原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提出来的“整合重组”思路,另外一种则是学者张宝通提出来的“三分咸阳”思路。王军认为将咸阳市整体或咸阳市区划入西安的时机尚不成熟,可以采取整合重组现有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的方式,来组建大西安,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不在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的秦都区人民路、西兰路、吴家堡、渭阳西路、古渡、马泉、渭滨、马庄8个街道(镇)和渭城区渭阳、中山街、文汇路、新兴路4个街道整合组成新的秦都区,保证咸阳市市区主体不作大的调整;二是将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的秦都区钓台、沣东、陈阳寨、双照4个街道和渭城区北杜、底张、周陵、渭城、窑店、正阳6个街道(镇),加上沣东新城托管西安市未央区的建章路、三桥2个街道和长安区的王寺、斗门、高桥3个街道,整合成新的渭城区,作为西安市新的城区,整体划入西安市管理;三是泾河新城除乐华城板块和工业园区外的区域,反托管给泾阳县管理。学者张宝通提出来的“三分咸阳”思路认为:一是把适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咸阳主城区、泾阳、三原、兴平、礼泉划给西安,把西安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二是把干旱半干旱的乾县、永寿、武功、扶风、周至、眉县划给杨凌,把杨凌打造成中国唯一的农科型中心城市,为关中城市群增加亮点;三是把煤炭能源和建材资源丰富的旬邑、淳化、彬州、长武、富平划给铜川,把铜川建设成渭北的中心城市,打造关中能源建材化工基地;另外,张宝通认为,应把陕西省政府驻地从西安古城区迁到西咸新区,加速推进西咸行政一体化。(6)开发区板块过多,亟需进行整合提升从目前西安市内部板块经济来看,开发区板块比较多,大家熟知的就是“五区一港两基地”。(五区指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咸新区。两基地指航天基地、航空基地。一港指国际港务区。)另外还有各个行政区下属的开发区,如大兴新区、常宁新区、未央工业园、蓝田工业园等等。应该说,在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早期,多个开发区主体的设立,为开发建设初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区域板块之间的竞争和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给西安带来了发展活力。因此,对产业门类相近或是产业链存在关联的开发区,有必要进行整合。未来几年,西安要进一步厘清开发区与行政区的管理权责,推动开发区优化整合,促进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7)加快国际化建设,向世界城市看齐目前跟西安同处于新一线的城市,如杭州、成都等,都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计划。而在历史上,汉唐盛世时期的长安,就是一座世界城市。在未来20年,西安要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及世界城市过程中,要从自身优势出发,选择合适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要把西安打造成类似纽约、伦敦、香港等这样的综合型世界城市,难度极大,西安建设世界城市要根据西安的基础和优势,进行差异化选择。众所周知,陕西及西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从西安的优势来看,仍然是历史文化资源,这是西安建设世界城市最具竞争力、最有影响力、最不可复制的资源。在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之所以能在国家层面,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被国务院列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安拥有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当时在国家定位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北京定位的是“政治型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是“经济型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要建设的无疑就是“文化型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沉淀,堪称是中华文化符号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因此其定位应该就是世界城市中的“东方文化故都”。西安能引发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很多,最具独特性和感染力的就是华夏文化。所以,西安要以“历史文化”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后,以此带动其他领域国际化。值得欣慰的是,这两年西安在全力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弥补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根据“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公布的世界城市体系排名,西安从年的第三档三线城市,升级为年的第二档三线城市。另外根据《中国百强城市海外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西安的城市海外传播影响力指数,仅次于北京、武汉、上海,位列全国第4名。这些都说明,西安的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升。(8)抓住“双循环”契机,优化城市经济结构针对今年以来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高层提出“双循环”战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发展格局”,这意味着“双循环”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总之,在未来二十年里,引用一句老话就是,西安需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节选自“财经西部”微公号)
投稿邮箱mrdyq fox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