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图染织工艺考 文/吕松柏 织锦回文璇玑图自东晋十六国时期才女苏若兰巧手织成至今,千百年来赞誉不绝、研究不断,有的研究苏若兰其人其事,有的研究璇玑图诗文的风格意境,有的研究破解璇玑图诗文读法……古今研究者们各有见地,其研究成果也数不胜数。而今,笔者试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探讨一下璇玑图的染织工艺。 璇玑图的尺幅 资料记载,苏若兰将她所写的诗,经精心布局、巧妙安排,织在一块“八寸见方”的锦帕上,每行29字,共字。而这“八寸见方”是指锦帕总面积,还是帕上璇玑图文字图形所占面积呢? 我们知道,自秦统一度量衡后历代都沿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妇女量布裁衣仍然用的是老布尺,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改为市尺。一市尺的长度,在老布尺上只有七寸。而农村妇女的家织土布,其口面宽正好为一老布尺宽。由此我们假设:资料所说“八寸见方”应该是璇玑图有文字的面积为八寸,如再加上两边各一寸的织边,刚好一尺。因为布的口面为一尺,若织出八寸宽的布,璇玑图四边的字怎么办?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八寸见方”是指璇玑图上有文字的面积。 农村妇女织布用的“绳柱”,经布时用来排列经线的线头多少,一般“绳柱”上挑出的线头约为-根,当作经线来用。我们以根线头计算,有了这根线头,才能织出一老布尺宽口面的土布。若璇玑图文字图形所占面积为“八寸见方”,则需根线头,两边各留出一寸布边,就需根线头,这样也刚好符合璇玑图“八寸见方”的尺幅要求。 璇玑图五彩含义 璇玑图上这字,以“平苏氏”“始心诗”“璇玑图”九字为中心,以红、黄、蓝、黑、紫五色分界,四边红字为框,帕面又用红字呈“井”字形分成九块,四角黑字呈方形守角,四边蓝字呈长方形护边;中间一块较大的正方形,又用紫色呈“十”字形分成九块,四角黄字呈小正方形,“十”字的横画和竖画呈四个紫色方块,中心用黄字围边,“平苏氏”等九字用红字压心。整个帕面,看上去肃穆端庄,雍容典雅,结构谨严,沉稳大方。为什么要用这五种颜色?其中又有何讲究或含义呢? 笔者在调查扶风县民间艺术“竹马云朵”时,老艺人何福生介绍竹马脸谱颜色时说,在民间,红色代表热情、希望,黄色代表光明、快活、温和,蓝色代表宁静、秀丽、清晰,黑色代表庄严、肃穆,紫色代表名贵、华丽、雅致。由此,我们遥想当年苏若兰在织锦之时,复杂的心情难以平静:窦滔对她的背叛和不忠,她对窦滔的思念与幽怨,内心深处对丈夫回心转意的期盼,同时也怀着自信和对自己的鼓舞;思绪缠绕,心潮涌动,她用深深的爱意,裹着幽怨、期待和希冀,怀着一腔复杂而又美好的情愫,精心挑选出这五种能够代表自己心境的颜色,织成了这幅璇玑图!用这五种颜色织成的璇玑图,有线有面,条块分明,布局匀称,色彩搭配,协调美观,既成方阵又浑然一体,这既是她内心情感的表达,更是其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展现。 璇玑图的织法 苏若兰的织锦回文璇玑图,是文化艺术上的创举,将中国回文诗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么,璇玑图到底是如何织成的呢? 首先,应先有底稿清样。我们从织锦的“织”的技术层面及织的过程来研究推测,可以肯定要织出如此精美绝伦、排列有序的回文璇玑图,必然先要打好草稿,将文字色彩划分布阵,形成底稿清样罗列在纸上,然后按图配线织出。如无精心设计的图纸清样,全凭苏若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肯定不行。 其次,根线头承载了很大的难度。这根经线的直径,并在一起织出的布面为八寸宽。璇玑图为正方形,其纬线也就是根线头。而这字又分为五种颜色,且要分成线、块、面并有序组合排列,可想而知苏若兰当年织锦时难度有多大! 璇玑图的染色 苏若兰织锦时是如何染色的?怎样才能使经线与纬线颜色巧妙对接?纬线颜色还好解决,五种颜色只需配五把梭子,梭子里装上五种颜色的线穗子,织布时,图纸上的文字需要什么颜色的线,换成什么颜色的梭子来织就行了。但经线上的颜色就不好染色了,是预先按图纸要求计算好了染上去的,还是织布时才一点点根据需要染上去的?若从最下一行字织起,长长的经线就需从最底下按图纸颜色开始染起,横、竖、撇、捺、点,一笔一画,有高有低,有直有斜,变化莫测,密密麻麻排列在根线头上,且那时文字笔画复杂,要想在经线与纬线的交织中恰到好处地织出预想的文字,这需要多么灵巧的一双手啊。就算按图纸上字的颜色来点染,还得保证这根线头一根也不能走样。所以我们推想,苏若兰在织锦时,经线上的颜色不是在经布时就已染上去的,而是在织布时按图样要求一点点染上去的。还有,染布时要防止跑色洇漫,文字的一笔一画可能只占一根线的直径,点染时稍不留神,就会跑色洇漫。如今,法门镇还有“织锦巷”,巷口还有“洗绫池”遗迹,可见苏若兰当年织锦时,不知织了多少遍,染了多少回,洗了多少次!一方洗绫池,足以见证苏若兰织锦之艰难,用心之良苦。 一幅璇玑图,凝结着苏若兰的点点心血;一幅璇玑图,织就了中华历史文化艺术史上的绚丽诗章;一幅璇玑图,构成一座九曲回环、峰回路转的文字“迷宫”;一幅璇玑图,读不尽苏若兰的思怨情怀。思悠悠,怨悠悠,恨悠悠,念悠悠,千丝万缕的幽怨愁恨,在一方手帕的经线和纬线中织来穿去,一丝一线牵连着无穷的思念,无穷的思念化作千丝万线,织就了一首首读不完的诗篇,织出了一个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 难怪窦滔看了苏若兰寄给他的这方手帕,读了帕上含泪滴血的诗章后,悔恨交加,大受感动,“盛礼邀还”,将苏若兰接到自己身边。难怪一代女皇武则天知道苏若兰的事迹后,为璇玑图亲笔作序,并赞叹道:“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璇玑图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更是扶风大地上曾经盛开的一束艺术奇葩。时至今日,扶风青年男女结婚,女方都要织许多花手帕赠给男方亲友,据说此俗就是从苏若兰织璇玑图而来的。一代才女苏若兰的名字,也将永远镶嵌在扶风大地上。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白癫疯医院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