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扶风微传媒"免费订阅 扶风《天度王氏族谱》简介 文/王忠蒙 家谱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云:木之茂盛,其本则固;水之汪洋,其源必深;人之繁衍盛大,又岂非祖宗积累之所致! 〔一〕 天度王氏始祖王曾,于宋末自太原仕任武功县令,三载期满。弃官后正值战乱,金起兵灭宋,归途不宁。后经同僚好友的筹化,遂携家眷定居扶风县明月山前之天度镇。耕读传家,有粟盈于耕,有财盈于商,列庠者以文著登仕。四世孙王世安为元末至正二年人才科進士,官至庆阳知府。王氏显荣,成为扶凤乃至州府之名门望族。 自明清直至民国,一些巨族大户,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多编修家谱族志,盖以传统的道德观念,加强族谊,维护族权,并以先世之楷模,行实于教育其子孙后代。《天度王氏族谱》便是其中之一。 扶风天度王氏族谱(以下简称《王谱》),系王氏八世孙---王政于明弘治八年(公元)建立。 天顺六年(),王政以《明经科》登乡贡进士,初拜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令,继之为直隶广平府威县令,秩满升授泽州同知。在此任中,因“丁外艰服”(父丧),告假回故里葬父并依旧礼守孝三年。籍此期间,纂修家谱。首立凡例,以明作谱之意,次列谱图,以别昭穆之序!惟记其所知,不强附其所不知,无攀援之谬,得传信之真,诚足以统族人,而垂裕后昆矣!正如《王谱》前序所云:“家谱之作,所以明一本九族之义,尊卑长幼之别,亲亲睦族之巨典也”、“凡登于谱者,当思水木本源之义,孜孜为善,笃尊祖敬祖之心,敦孝友姻睦之行,以继祖德于无穷,庶不忝为王氏子孙矣!”云云。《王谱》面世之际,幸得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南京礼部精膳司郎中晋城“李谅”序文。并得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南京浙江道监察御使晋城“张泽”谱赞! 〔二〕 晋城李郎中于《王谱》序云:“谱谍系于氏族也,夫祖以一人之身,分而为千百人,历数代,人事更迭,枝分蔓引,非有谱以统之,孰不至视至亲如途人者”! 《王谱》创立者,追本溯源,传真求实,考至王曾为始祖。二世曰:钦、三世三子,曰:子荣、(伯玉、伯珍移居永平里下晁畄南堡),四世曰:世安、五世曰:克忠(因家遭变故,流落宝鸡县八鱼镇淡家村,其子仍居天度),六世曰:思和、七世曰:海、生六子。八世依次曰:信、林、秀、全、政、臣。王氏家族自九世始衍生为六大分支,延续至今,子孙繁衍迄今廿八世,约三千余人,仍系一谱统之。 《王谱》仿欧、苏二家之谱例,故按志体分六卷编纂。“卷首”包括谱序、谱赞、题词、凡例、目录、附祖坟葬规;“卷一”世系,包括总图、分支图、坟图;“卷二”行实,包括忠良、节义;“卷三”著作,包括恩命、志铭、文章、奏疏、诗词;“卷四”族训家规;“卷五”附录,为族谱后序。 “世系”为谱之根本,谱牒以血缘为范围,以世系为主体,记载以父系血缘关係的家族世系繁衍之延续,以达纪先后,明嫡庶及其生养绝续之沿革。其表达方法:自一世至五世为一图,五世更提至九世为一图,九世复提至十三世为一图……余以此类推。俗称“五世一钻天”,以示“五服”意也! “行实”卷中,宋元明清时期之“忠良”、“节义”可称者,族谱记载共计二十九人。(民国至新中国建立未收录)。“忠良”篇中诸如:四世孙庆阳知府王世安;五世孙处士王克中.;七世孙赠文林郎威县知县王海;八世孙乡贡进士辽州同知王政;九世孙井研县知县王义;十世孙明监察御使王纶;十世孙四川训导王綵;十二世孙兰阳县令王蘭;保定府通判王衡;正定府通判.王龙;定辽卫教授王栋;承天巡抚王玑;浙江参政王秉鉴;清顺治翰林侍读王豫嘉;瓯宁知县王正雅……等等不胜枚举。“节义篇”内载入受封诰、省府县授牌嘉奖者之“节妇”、“安人”、“孺人”计二十余人。尔时,進士、监察御使晋城张泽在其谱赞中称:“王氏爰居天度,世裔弥洪,爵秩显荣,仕宦无穷!”云云。 “著作”卷中,〔恩命〕类共收《敕令》十一篇,皆为明、清朝庭圣文与封诰令。〔志铭〕类收存七篇,其中著名之作有武功状元康海、康浩分别为御使王纶及其父母所撰之墓志铭。〔文章〕类仅存六篇。据康先生云:王氏族谱中载有王纶之《塞责录》、《西山奏议》、诗赋、乐府多篇。另据扶风教育界老前辈冯公略先生谈,他于早年在其朋友家见过王氏先世论著的木刻版数十页,历经变乱,几度沧桑,王氏遗著散失无存!“诗辞”类共收六十余首。皆为王纶、王棟、王龙等族人之作,其中如《贤山晚照》、《多贤书院》、《绛帐传心》、《遠爱亭》、《法门晓钟》、《杏林霞彩》、《飞凤拱秀》、《美阳郊行》等十四首已载入邑志。此外,还有明朝状元余煌、榜眼华琪芳、探花吴孔嘉所写《祝渊泉王太翁八十六》贺寿诗三首。 “族训”卷内,立族训家规六条:〈一〉敦孝悌;〈二〉尚和厚;〈三〉崇勤俭;〈四〉存忍恕;〈五〉安生理;〈六〉慎婚姻。各条皆有训诫教诲之论述,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族训之设,历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时代各异,而大义不殊,至今王氏后裔仍引以为训,行实以教育其子孙后代! 〔三〕 “王谱”自创立迄今六百余载,悠悠岁月,族谱相继而延,续之不断。期间曾历五次纂修,方臻完备。考究相关历史沿革:一世始祖于北宋末年(约公元)、二至六世历元代明初(约---)。《族谱》创立于明弘治八年()、第一次续谱于明万历十七年()、由十二世举人兰阳县令主修;第二次续谱于清乾隆十年()、由十五世王锡衮主修;第三次续谱于清同治五年()、由族人嘉珍、得麟等主修;第四次续谱于民国三十年()、由族人立仁、齐贤、俊德主修;第五次续谱于公元一九九零年,由廿三世族人介民、忠蒙、公禄、效文等主修。凡每次续谱,皆遵祖训,循旧章,追源溯本,详尽考核。对流落在它乡异地之族人,或通过直系族亲,或通信联系,或委派专人访查等途径,不漏一户,不缺一人。达到昭穆有序,脉络清楚,宗支不乱! “王谱”记载着一祖六宗嗣续繁衍之沿革,记载着家族兴衰浮沉之历程。亦是王氏世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真实写照。“王谱”亦因其历史悠久和翔实可信的史料记录而著称!对研究扶风人口发展史和宋末明初秦晋人口流向,有重要价值。古今曾有方志学专家、文史学者、高官名宦等仁人志士为谱拜题,并撰文赞颂!载入“王谱”的题词、谱赞计十五篇首。其中包括:《明》张御使赞、進士李郎中序;《民国》中央陸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冯华堂拜题;中央执行委员山西陕西监察使王陸一题词;九0年第五次续谱之时题词者诸如:宝鸡市政协研究员、文史委副主任娄生成;宝鸡市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翟敬宽;扶风县政协主席赵靖国;宝鸡市志副总编、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文学学会会员梁福义;扶风县志编委会副主编、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特邀主编昝耀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文信息研究所所长陶沙;成都科技大学教授、中文信息杂志社主编李硕;北京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董林;扶风县政协副主席蔡洲。 “王氏族谱”因历史久远,乱世沧桑,一至三次修谱之原版无存,四、五次续修版系手抄本,上下两册共五百余页,约六万余字。 “王谱”作为文化遗产和宝贵的历史资料,被扶风县档案馆收藏保存。复印件五套交由各分支族专人保管。 追宗认祖,乃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王氏”门第高雅,先祖德风淳朴,堪称世家名门!凡王氏后裔当继承先祖遗风,弘扬社会新道德,新风尚!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以禁非为,明礼仪以厚风俗! 大明台臣有德,王氏后继有人!谱续百世,德垂千古! 公元二零一八年元月十八曰 作者简介 王忠蒙,扶风天度村人,系王氏二十三世孙。退休后对〔王氏族谱〕颇有研究,年第五次续谱为主修,绘图、撰文访查登记等做了大量复杂细微的工作。早年曾写《明.铁胆御使王纶传略》发表于文史资料,并撰文介绍〔王氏族谱〕,公诸于世!去年六月,宝鸡日报社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影响很大!王老年近八旬,居家赋闲。老有所学,刻苦钻研,偶有文作在《扶风百姓网》发表。 回顾 王忠蒙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