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晁留——让我惦念的地方

星期天,对我来说是每个星期盼望的日子,从星期四就开始盘算着星期六,星期日自己的事情。上个星期五晚上,志强记者约我第二天去天度镇的晁留村采风。说起晁留,我从县志和自己编写的军事志资料里了解过这个村子的过去。村子是天度镇最东北方向,最边远,最偏僻,紧靠着东观山的村子。民国时期这里也曾是西府总队和扶风游击队、武功游击队、店头游击队成员经常联动和与国民党斗争活动出没地段。

当然,我很惦念这个地方一个主要原因还是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一个长辈,他就安葬在这个村子里。他叫杨倍玺,军人出身,武装干部。我在16岁半的时候,也就是年秋,我背着家里与班里四个男同学一道跑去召公公社武装部报名参军。第三天,在县武装部设在天度公社机站的临时体检站参加了征兵体检。过了几天入伍通知书就下来了,父母亲知道了,眼睛湿湿的,肿肿的。他们是担心我年龄小,再一个原因就是中越战事不断。时任武装部长的杨倍玺与接兵干部来家里家访,父母亲这才不那么伤心了。说来巧了,我从部队回到地方后,在法门镇政府工作,我与杨部长又在一个单位上班。他已时任副镇长一职,而我又干起了他的武装工作。可不好的是,他的身体此时已经渐渐出现了情况,经常吃药。一九九四年的时候,县上学习礼泉经验,大力推行苹果建园工作,组织相关干部去礼泉县参观学习。我与他也去了。回单位后,老杨动员我在家里栽苹果树,经过他的动员,第二天他叫上我和机关其他两个干部,乘班车去绛帐塬下选购苹果苗。老杨购了二百苗子在晁留村老家栽植二亩半果园,我也购了一百苗在老家栽了一亩二分果园。

老杨栽植的苹果园也着实影响和带动了附近不少农户积极栽建苹果园。

晁留村的地区域是个旱塬区,农户不愿栽果树。但是,老杨一栽苹果树,不少村民赶来询问,他也耐心讲解,宣传苹果作务知识、果业信息和果业前景情况,让不少农户对栽苹果树有了劲头,有了奔头。“在外工作的干部都能栽苹果树,我们还担心啥呢?!”,不少村民这样说。老杨要带头给村民示范,带头给村民们致富引路,因为他的家乡穷啊。“每家就那点坡地,还要靠天吃饭”。他曾经不止一次这么说他的家乡。

老杨建的苹果园挂果了,他人却因病去世了。法门镇党委在晁留村给老杨开了个遗体告别仪式会。

老杨一生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深知民情、民心、民愿。在机关处事,在下乡工作待人和谐,为人正气,处事公正赢得了群众一片赞声。

老杨就这样无声的走了,离开了我们。在低沉和悲壮的哀乐声中,在儿女和孝眷们的一阵阵哭喊声中,老杨却很安详的睡在鲜花丛中。因为他累了,太累了,看到黑黝黝的棺木放在他的身边,我不禁潸然泪下,这么一位好长辈、好领导、好公仆,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晁留村的村民哭了,县、镇,村参加送行的干部都留下了泪水。人啊!就这么脆弱,生活和工作中的你,稍不留意点自己的身体,就会可能留下人生永远的遗憾。

老杨去的是躯体,但他的为人和品德至今仍在许多人心目中永留。老杨就这样的静静走了,没有给儿女们留下财产,却因病花费给家庭甩下不少债务。

老部长,老镇长你看到了吗,二十多年了,奋斗的晁留人实现了你当初的心愿。如今,晁留人渐渐的过上了好日子,整个田野,村子周围能种庄稼的地里都是苹果树了。果树让晁留人盖起了楼房,买起了小车,在县城买下了商品房、门面房。。。。。。

晁留人苹果出名了,果商来的也多了。

晁留生产出的苹果拿到手里是粘乎乎的,吃到嘴里是甜丝丝的,苹果硬度好,糖分高,这都是晁留地域靠北山,没污染,海拔高,温差大,果质好。当然,从晁留目前果业发展现状来看,以后发展的方向,还要走改变苹果的种植方式,应当采取省力、省水化栽培,降低成本“地板”,大力发展矮化密植果园纺锤树型,可比现在的果园可提高单产1至5倍,不仅省地、省水、省肥、省力、而且挂果早,结果快,还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推行滴水灌溉,对晁留旱塬区域都是很适合的。。。。。。

愿晁留人的明天更美好,愿晁留人的生活更甜美。

作者简介,军人出身,武装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在各类报刊媒体发表诗歌,散文一百余篇,发表新闻类文章两千余篇,主编一书,志书获全国县市级军事书评选三等奖。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