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爱的屋子 ▲文/徐立宽 徐立宽,中国煤炭网特约记者,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喜欢上了写作,在闲暇之余,以个人名誉在各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各种题材的文章百余部,写作已成为工作之余、闲暇饭后不可或缺的部分,总是以写作的不断升华,去感悟人生,以身边发生的事、物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看属于自己的风景。爱家乡的山水,心中永远有家乡的记忆,乡音未改,虽已是五十不惑之年,却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惦记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时刻脑海中都有对家的记忆,那里是我血脉传承的根,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自己愈发有了怀旧情结,感觉怀旧的心情不经意间油然而生,愈发激烈,而老家,扶风一个小镇召公镇,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儿时记忆,那里有我血脉传承的根,有我永远挥之不去的童年美好记忆,有我时刻想念的亲人牵挂,一想起父母积蓄一辈子建起的老屋子,爱的老屋子,几回回让我魂牵梦绕的,随着几次次梦里看见你的轮廓,那么清晰,那么深刻,不由得,让我又想起了生我养我的老家爱的老屋子。 记得,前年,有事回老家,吃过中午饭,和弟弟闲来无事,想去看看已经三十余年梦里萦绕不能割舍的老屋,好不容易找到原来的庄基地,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零星有几颗母亲和我们离开时,所栽的几颗泡桐树,已是长得参天,枝繁叶茂,一个人合拢也不能抱住;还有几颗老家叔伯所栽的几颗柿子树,树上满是成熟的柿子,硕果累累,压弯枝杈;杂草中,有几只山羊在不紧不慢的吃着杂草,看到这一切,不免让我心里酸酸的,眼泪充满眼眶。 想当年,八十年代初,老屋虽然简陋,却在我们村子里还算数一数二的房子,虽然是砖瓦土坯结构,却承载着父母的心血和乡亲们的情谊,这使我终身难以忘怀。当时,父亲在外工作,家里,没有劳力,我们姊妹四个幼小,仅靠母亲一个人辛勤劳动,挣公分,日积月累,才有了属于我们的爱巢和老屋,而老屋的建成,全靠母亲家,母亲姊妹多,拉土,夯基地,拉砖添瓦,都是乡亲们和母亲家几个舅舅一起帮忙,才有了当时红火的建房场面。 记得那天,该上梁了,按照家乡的传统,亲戚朋友,众邻相亲都前来祝贺,大家肩扛绳拉,好不容易,把房屋主梁稳稳放在了屋顶,舅家拿来了一张红布,所谓“搭红”,也是算图个吉利吧。外爷也是满脸堆笑,买来了猪头,鞭炮齐鸣,好不热闹,父母用老家特有的方式,臊子面招待了前来帮忙的众乡亲,我们儿女,也看到了疲惫的父母久违的笑容。 我双手紧贴、抚摸着老屋的断壁残垣,深情地拂去岁月的尘埃,静静地感悟岁月的无情和沧桑,老屋虽然破旧不堪,却留下了岁月的沉淀,带着无限怀恋,使我想起了老屋屋檐下雨天滴滴答答青瓦上留下的雨滴和雨中嬉闹的快乐岁月。 而现在,看到这一场景,想想过去,我守望着这片满是伤痕的老屋,心中只留下充满回忆的,给我童年记忆的温暖的老屋,能不让我满含热泪吗?老家爱的老屋子,有我儿时的记忆和父母的辛酸,它有我成长的历程和孩时的憧憬,它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传承着祖宗的血脉,有家风的延续,它是我永远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老家的老屋呀,你是我永远的挂念,虽然你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但我,我还会回来看你的,因为哪里有父母的艰辛,期望,也理解了父母常常唠叨的浓浓乡情,对老屋依依不舍的情结。 往期回顾 热搜:读王世雄 推荐:我的母校:扶风高中 上期:《大美扶风》县域文化征稿启事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