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畤湋交汇扶风城

文/冯高明

  要知道扶风老县城的古往今来,有两条与其息息相关的河流不能不说,一条是湋河,一条是七星河。这是常人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两条小河,但却是中华文明史上两条非常神圣的河流,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里成业的。先说湋河,这条横贯三畤原的河流,流经岐山县域叫“后河”,流经武功县域叫“小北河”,唯流经扶风县域这一段才有一个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名字——湋河,而且这个“湋”字,就是专为这条河所用而别无他意。为什么这么一条连陕西省地图都不标注的河流,却有一个老先人为其专门造字的名称,可见古时候其神圣之至也。

  如果说湋河对扶风人而言是过境河,而七星河,则是发源于扶风县域,汇入湋河于扶风县域,是扶风县的域内河。这条河,历史上有多个名称,最早叫岐水,因为她发源于岐山之上,因山得名。后因炎帝在此活动而更名姜水,《水经注》载,岐水东南流经姜氏城曰姜水。而《晋语》云,炎帝以姜水成。可见这里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那么为什么又叫她为“七星河”?传说盘古开天,共工怒触,女娲补天,女娲把天补了个严严实实的,一到夜晚,天上黑咕隆咚的,女娲非常寂寞伤心,便巡游各地,炼出许许多多的七彩宝石,镶嵌于天空,才有了灿烂的星辰。女娲到了“七星河”这里,一下子就炼出了七块宝石,随手镶嵌于天空,就有了指引华夏民族万万年的方向——北斗七星。所以炼七颗宝石的地方就叫“七星河”。七星河还有一个并非传说的名字,叫“三龙河”,因为在七星河流域,曾诞生了三个古代帝王:古公亶父(周太王)、季历(周大王)和姬昌(周文王),扶风县历史上曾经叫三龙县。她还有一个一直叫到民国时期的名字“畤沟河”,畤,古代帝王祭祀上古先王的地方称之为“畤”,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秦国曾在雍地建立了三个“畤”,一个是鄜畤在汧渭之会处,是祭祀秦人始祖的地方,一个在凤翔县,叫吴阳上畤,是祭祀黄帝的场所,一个在扶风与岐山的交界处,叫吴阳下畤,是祭祀炎帝的场所。《史记·封禅书》载:“秦灵王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吴阳下畤祭炎帝。”按上下畤的地望分析,吴阳上畤当在雍城之右前方,吴阳下畤当雍城的左前方即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的畤沟河,此河古为岐水,大概因秦灵公在此设畤祭祀炎帝而命名的。秦人能在这里祭祀中华人文始祖炎帝,说明这里曾经是炎帝活动过的主要地方。此河还有一个名字叫漆河,《水经渭水注》又云:“雍水又东南流与横水合,水出杜阳山,其水南流,谓之杜阳川,东南流左会漆水,水出杜阳县之漆溪,谓之漆渠。故徐广曰漆水出杜阳县之岐山者是也。漆渠水南流,大峦水注之,水出西北大道川,东南流入漆,即岐水也。”漆水“迳岐山西,又屈迳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所谓居岐之阳也,非直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称矣。又历周原下,北则中水乡成周聚。故曰有周也。水北即岐山矣。”(岐山指山名非今岐山县)。由于此河上有有三条水源,所以黄堆、京当一带的乡民又称此河为“三岔河”。总而言之,县上决策开发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是英明之举,神圣之举,七星河是一条真正实确的神圣之河。

  七星河与湋河交汇之处,有一座突兀而起的山峰,曰“飞凤山”。有凤凰神鸟自天界而来,翱翔于关中平原之上,盘旋于湋河河谷,俯瞰湋河、美水河、畤沟河(即七星河)交汇的湋河小盆地,见这里流水清澈,山川秀美,久久不愿离去。当展翅在湋河、畤沟河交汇之地的南岸时,忍不住俯身引颈,尝饮甘甜的湋水,形成双翼后展,凤冠前探之势。原来,这凤凰是天宫的金凤凰,她迷恋这里的山清水秀,鱼儿戏水,百鸟争鸣,花香吐艳,草木繁荣。一天,乘玉帝不防,悄悄下得凡来,最终化作飞凤山,万古千年,矗立在扶风县城的南原边上……这是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吧我们引入遥远的上古,也把扶风这座古城演绎到六、七千年以前的神话传说时代。北宋时,大诗人苏东坡任凤翔通判,路经扶风,见县城南山势起伏,古建壮丽,湋水缭绕,景色秀丽,赏心悦目,顿时诗兴大发,赞道“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首”。城南的飞凤山,奇峰孤寺,翠绿相接,山岭东西舒展,状如翱翔之凤,头朝北而尾向南,湋水琅琅,如凤引颈而鸣,岸边榆柳成林,桃李成荫,菜畦纵横,如在画中,美其名曰“飞凤拱秀”,是著名的扶风“八景”之首!飞凤山遗址,位于老县城南侧飞凤山上,内涵丰富,有仰韶、商周、秦汉文化遗迹和遗物,山顶上有古寺庙遗址,山东侧发现有不少西周墓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兵器和卜骨等。飞凤山地处老县城东门外湋水之南,峭壁悬崖,一峰孤峙,两翼如飞,形如飞凤。其地南瞻终南太白之秀,北瞩乔山周原之姿,湋水流经山下,漆水至北而南,飞凤山头低尾高,犹如低首含饮,其上古柏参天,翠竹挺拔,绿树扶荫,浓荫铺道。古建栉比,重楼叠阁,翠瓦红檐,曲径回环。更有爱晚亭、苏轼祠、三班祠、三马祠、广育庄、名宦祠、乡贤祠、吕仙祠和天和寺等古建,雕梁画栋,鸱(chī)兽飞甍(méng),朱栏碧瓦,金碧辉煌。北宋嘉佑八年(年)苏轼原诗共八句,我们常见的是前四句:“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后四句是:“水落见山骨,尘高昏市楼;临风莫长啸,遗响浩难收。”苏轼于赞赏飞凤山之余,曾亲书“远爱亭”三字于山亭之上,后遂名其亭远爱亭,以纪念苏公。称扶风古城为凤凰古城,名副其实也。

  诗经首篇《国风·周南·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风,就是京畿之地是民歌,周南,就是周地之南,扶风老城在七星河下游,而七星河上有就是“周”。这首诗,我们常常只记得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往往忽视第二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特别注意,这句“左右流之”,指的是哪里?站在扶风老城东关看一下,就不需要再作详细地解释了。

  名山名水,孕育了扶风古城。《诗经·大雅·绵》曰:“周原朊朊,堇荼如饴。”这块连生长的苦菜花都“如饴”的地方,能不神奇吗?历史上的“扶风”是一个地域相当广阔的大地方,属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的京畿之地,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年)定名为右扶风,到唐贞观八年(公元年)改湋川县为扶风县,经历了年的变迁,唐王朝唐太宗为何将一个民风淳正能够扶助京师的大地名落脚于湋川县这个小地方?遥想当年,要么肯定有一个幕后推手,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撤销位于今武功县贞元镇的东“扶风”而越过武功县定名于此,何况湋川县的东邻武功县、西邻岐山县都是以地理名称作县名的;要么,就是湋川县境内民风淳正,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相匹配,相媲美,名副其实也。可见湋川——扶风老县城神圣之至。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







































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专治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