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个案研究

作者:饶曙光秦笠源

责任编辑:徐辉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动画》年第2期

年受疫情影响,电影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12月25日圣诞节上映的动画影片《心灵奇旅》(Soul),为电影行业和观众疲惫受伤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温暖的释放之旅。影片是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迪斯尼公司出品并发行的重磅之作,在国外上线流媒体平台迪斯尼+,同日在国内上映院线。国内上映前期只有不到3%的排片量,上映两周后凭借口碑票房开始走高逆袭,成为票房黑马。影片独特的叙事空间、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塑造、跨文化的情感认同都独具匠心,蕴含着创作者超凡、灵巧的想象力,带领观众经历了一趟非同凡响的“心灵奇旅”。

一、别出心裁的叙事空间

电影中的空间叙事一般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创作者所进行的对故事空间的选择、造型、表现和组合等工作,二是电影叙事空间本身的叙事性以及叙事空间的选择和处理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与叙事结构等的影响或制约”。(1)皮克斯动画电影中的叙事空间的设计没有延续传统童话故事中惯用的远离现实生活的森林、城堡等具有明显乌托邦色彩的空间,大多选择了与观众生活方式更为相近、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现代社会。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都具有现代社会意义中的“现代身份”,从而更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期待。同样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获奖无数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用了大量色彩缤纷的视觉画面和叙事空间呈现了墨西哥文化艺术氛围,而《心灵奇旅》则运用了更加朴实的镜头语言,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中的城市。《寻梦环游记》中也有着两个不同的空间设置,“生者之地”和“生后之地”,虽然是以是否拥有生命作为标准,却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平和的态度告诉人们如何面对死亡,“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遗忘才是”。《心灵奇旅》用两组空间“生前之地”“生后之地”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告诉人们如何面对生活,蕴含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生前之地”整体色调以粉蓝为主,温暖柔和得就像新生儿的婴儿房,线条形状也平缓轻柔,其中“杰瑞”告诉乔伊,其实人的性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小小的蓝色的灵魂们在这里要前往代表不同性格特征的小房间中“塑造”自己的性格,获得完整的人格后就可以获得地球通行证投胎出生。影片整体具有非常强烈的乌托邦的叙事色彩。现实生活中的纽约城市虽然色彩斑澜,对比强烈,甚至非常不协调,却可以在空间中共同存在,肆意释放,这就是生活中真实的空间所具有的特性。高楼大厦间行色匆匆的人群、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总在施工的楼房和电井等,忙忙碌碌、纷扰嘈杂,却带着真实的生机勃勃的生活的气息。而生之来处的世界以上层叙事视角来解释每一个人类灵魂、性格的由来,每一个新灵魂的性格需要经由管理者杰瑞分配。从万物殿堂中披萨饼味道的缺失之上已经可以看出,平凡普通的生活细节是从世界构架层面刻意隐藏的元素。

在心灵学院的“YouSeminar”研讨会上与22号灵魂相遇之后,乔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回放,与上一段儿童心理学博士伯格森博士的闪耀着金色的光晕的成功人生的画面完全不同,乔伊人生中的重要画面色调变成了蓝色,镜头冰冷、缓慢地向乔伊和观众展示着乔伊的一生:大多数时间的乔伊都是孤独一人,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打扫卫生,一个人吃饭;被频频拒绝、无法成为专业演奏家的乔伊来到中学当了一名兼职音乐教师,面对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学生无所适从,却又不知该如何改变;最后以他不省人事、躺在病床上的画面作为一生的句点戛然而止。乔伊震惊地感慨道:“我的生活毫无意义。”这更加坚定了乔伊回到地球改变自己生活的决心,也引起了22号灵魂的强烈好奇心和不解,为什么乔伊的生活看上去如此糟糕,他却还对生活充满着强烈的渴望,为后面22号帮助乔伊回到地球提供动机。然而拼命想回到现实世界、改变命运的乔伊仍然没有意识到的是,从幼年时父亲第一次带他去爵士俱乐部观看了一场爵士乐演奏开始,乔伊就将成为一名优秀的爵士演奏家作为他唯一的人生梦想和生活的全部,这实际上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围墙,隔绝掉了他生活中其他的“火花”。他的生活完全围绕着爵士乐,不再有机会亲近他人、感受生活,也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这一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在乔伊与理发师德兹的对话中看到。重返地球时因意外,乔伊的灵魂进入了当时在他病床上的治愈猫的身体,22号灵魂则进入了真实生活中乔伊的身体。乔伊在猫的身体里行动不便,在不小心剃坏了头发后带着22号去自己常去的理发店修剪补救。在理发店外,他带着一丝骄傲地说,里面的德兹是天生的理发师,是自己唯一愿意与之交谈的人,他们通常会一起讨论爵士乐。坐在德兹的理发椅子上的22号,用自己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和对此的深度思考侃侃而谈,吸引了理发店内所有人的注意。送乔伊出门时理发店老板德兹表示很开心听到乔伊谈论除了爵士乐之外的话题,此时乔伊身体里的22号问道“我们怎么以前从未讨论过你的生活”,德兹笑着回答说“因为你从未问过”。此时镜头给到猫咪的脸(也就是此时的乔伊表情)特写,他带有一丝遗憾和恍然大悟地睁大了双眼,似乎明白了自己似乎从未关心过这个相处多年、并唯一愿意与之交谈的好朋友境况,也明白了自己在生活中错过的那些真正关心他人、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心灵奇旅》剧照

除了“生前之地”和“生后之地”这组主要叙事空间外,影片中还有一个空间,尽现影片创作者对生活的巧思。它是一个特殊的身体和精神之间的空间,存在于“生前之地”和“生后之地”之间,影片中将其描述为当人类真正沉迷于某种事物时感觉就像是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区域的所在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真实的生活空间中沉浸在自己喜爱的事物中的人达到“忘我”的状态,灵魂来到了与我们生活中所说“灵魂出窍”意义相似的境地。影片在这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用22号的调皮搞怪——用石头打落了马上要大灌篮进球的篮球运动员、舞台上全情投入的演员、专心致志工作的纹身师,似乎是对生活中一些意外事故的解构性叙事,瞬间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令银幕前的观众会心一笑,更添风趣。

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电影中的角色是故事的灵魂,一部高票房、好口碑的电影往往有着深入人心的电影人物形象,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尤其如此。对于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儿童群体来讲,可爱有趣、美丽善良的动画人物形象是吸引儿童观众观赏影片、喜爱影片的重要因素。皮克斯擅长融合不同背景和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塑造出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的、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人物形象。影片《心灵奇旅》开头十分钟,就为我们概述了男主公乔伊的生活现状和性格特征。在一所中学担任兼职音乐教师的乔伊,在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演出机会后却意外掉进了施工的井中,暂时失去了生命,灵魂前往“生后之地”。

《心灵奇旅》剧照

乔伊在即使没能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要追逐自己的理想,在面对成为乐手和一名全职教师的选择之间,仍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将完成自己的追求放在了满足家庭社会要求之前,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程度地接近了自己的追求。正是这份对梦想的坚持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使得乔伊这一普通的人物形象拥有了成为主人公的潜质。也或许正是这份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了“月亮”的时刻,让银幕前在生活面前或多或少妥协过的人获得了部分的补偿心理安慰,因而也都会更加殷切地希望银幕中的人物能够达成所愿。然而猝不及防的是,多年的期盼即将达成,乔伊却因为一场意外丧失了生命,来到了“生后之地”,此时观众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始跟随乔伊的行动前进。

当乔伊终于克服万难,拿着22号给自己的地球通行证回到地球,来到了爵士俱乐部说服了多萝西娅,获得了上台演出的机会,尽管演出大获成功,也获得了来自母亲的肯定,但是散场后站在俱乐部门口的乔伊却有些失落,他对多萝西娅说:“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或许这正是像叔本华所说的,“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着”,多萝西娅淡然地给乔伊讲了一个故事:

一条小鱼游向一条年长的鱼说:“我正在努力寻找他们所说的海洋。”

“海洋吗?”年长的鱼说,“那就是你现在所在之处啊。”

“这里吗?”小鱼说,“这里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此时的乔伊似乎才明白理想总是“远大”,但生活却不需要任何的修饰,理想其实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这里一直都是海洋”。同时,也借此刻画出了多萝西娅这样一位言辞犀利、不苟言笑、偶尔也很温柔的爵士演奏家形象。

影片的另一名主人公是来自“生前之地”的22号灵魂,他有着蓝色的、圆圆的脑袋和小小的身体,漂浮在空中行走,还有自己选择的令人容易感到厌烦的声音。作为一个尚未出生的灵魂,却对地球和生活没有丝毫的兴趣,每周要参加一次心灵学院组织的研讨会,已经拥有过成千上万的导师,包括哥白尼、甘地、特蕾莎修女、哲学家荣格、拳王阿里、美国总统林肯等古今历史名人,但是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火花”。在短短的关于这些名人导师与22号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强硬地灌输说教给22号,在22号的不配合后,这个小小的纯粹的个体受到了来自这些名师的各种各样的否定。尽管表面上看上去嘻嘻哈哈、总没正形的22号毫不在意,但是在影片后半部分22号成为黑色的执念怪物时,借由乔伊的视角,我们仍然在他的内心风暴中看到了这些对他批评的话语带来的伤害。如果将22号视为一个崭新的生命个体,那么这一过程其实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学意义。

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历经沧桑,但是影片中22号却仍然保持着善良、乐观与可爱。在他得知乔伊并不是真正的导师之后,帮助他在杰瑞面前争取时间,带乔伊找到神秘的无国界主义者月风,帮助他找到回到地球的方法。在看到展示乔伊的一生后,22号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乔伊的生活如此可悲,却拼命想要回去继续生活和修复,而自己根本找不到任何想让自己生活的东西。意外地和乔伊一起来到现实世界后,22号的灵魂掉进了乔伊的身体,乔伊的灵魂却在猫咪的身体里。在乔伊的身体中,22号闻到了披萨的香味,用手指拨过马路边的栅栏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看到秋日的落叶和玉兰花瓣缓缓落下,听到了地铁站里流浪歌手的演唱,22号灵魂以自己“未出生的灵魂”的特殊身份,开始被这个他所摒弃的真实世界所感召,对这里的事物产生真正的情感连接,获得了生命的火花。与此同时,22号也为乔伊这样一个被压抑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难以平衡的平凡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变:在一群人面前畅所欲言、主动询问理发师德兹的梦想、使用橱窗玻璃玩木偶人戏法,趴在人行道上的大风口网上感受风的力量,这是一个比孩童更加直率的、纯粹的“人”的行为。乔伊与母亲的矛盾也在22号灵魂误打误撞的复读中得到解决。创作者通过弱化生活中的矛盾,以达成一次对“率真面对他人”的倡导,并用父亲的西装这一重大的胜利果实进行因果捆绑,以此印证阿德勒的理念:“人生没有那么难,是你自己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单纯到令人难以置信。”借由22号,实则也是自己提供的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对生活中这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再现和珍视,也使每一个观众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单纯可爱的22号灵魂的喜爱。

《心灵奇旅》剧照

除了两位影片的主人公外,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从“生前之地”与宇宙所有的量子场同在的能量体导师“杰瑞”的形象可以明显看出其受毕加索后期的简笔画影响,贯彻着极简主义风格,非常符合对“杰瑞”们抽象、模糊、无实体、大智若愚的灵魂形象的想象。影片的创作人员制作了大量的金属丝雕塑,研究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人物的形象变化。还有因对某件事物过分执著和偏执、无法摆脱焦虑和痴迷而变成迷失的灵魂、远离生命的黑色的怪物,他们在无国界的神秘主义者月风等人的帮助下,渐渐褪去了黑色的沙雾显现出原本的面貌。一名原为基金对冲的经理,回到现实世界后立马砸掉了自己和同事的电脑,大喊要好好活着,令人忍俊不禁。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叙事脉络对情节叙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重要原因。

三、跨文化的情感认同

正如导演彼特·道格特在访谈里所说的,这部电影是关于意义的,“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呼吸?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皮克斯的动画电影中总是能够以开放的态度,融合不同背景的文化元素,创造出多元化的主题,从最原始、最质朴的情感中折射出共鸣和思考。皮克斯动画电影中常出现两类叙事议题,一类是关于“自我”,影片主人公多为平凡的普通人,在遇到问题、克服困难后仍然追逐理想的自我成长、自我救赎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另一类是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社会中的身份等。这两大类叙事议题,体现着强烈的跨文化特征,从而能够引起跨越地理空间和族群的情感共鸣。《寻梦环游记》中运用了大量与墨西哥文化有关的元素,比如场景的设计、人物性格特征,亡灵人物幽默可爱的形象,墓地鲜花笑语的温馨氛围,更是用真实的墨西哥亡灵节在电影中的重现,真切地反映出亡灵节的文化内涵以及墨西哥人对死亡的态度。影片中关于“只有家人是最重要的”“不要忘了你家人有多爱你”的真挚的亲情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玩具总动员》中所有玩具齐心协力、克服万难,帮助胡迪和巴斯光年回到小主人安迪身边,体现着友情至上的真情议题。《海底总动员》中本来胆小谨慎的父亲马林为了救回自己的儿子尼莫,勇敢地踏进海流跨越千里,遇到了与自己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海龟,还与间歇性失忆的多莉成为了好朋友结伴而行,一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于与尼莫重逢,是一个关于爱和勇气的故事。影片中不分地界、五彩斑斓、鱼游虾嬉的海底世界,还有会鲸鱼语的多莉、讲法语的蜗牛、澳大利亚口音的海鸥等,虽然它们萍水相逢,却都真诚热心地为马林和尼莫提供帮助,清晰体现出皮克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跨文化设定。《心灵奇旅》影片中乔伊的母亲起初一直期盼着乔伊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全职工作,反对乔伊去参加演出,后来因为修补衣服来到母亲裁缝店的乔伊终于勇敢地、坦诚地向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终于明白了母亲反对自己追求爵士乐梦想的原因。最后,母亲拿出了父亲留下的羊绒西装为乔伊重新裁剪,帮助他在自己的第一次演出中盛装出席,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现代社会家庭中经常出现的沟通问题和教育问题。同时,影片从生活在美国纽约非裔的成人视角出发,用“生前之地”“生后之地”两组叙事空间说明生命的“spark”(火花)不是22号和乔伊认为的钢琴、足球、射箭等人生爱好和理想,也不是伟人导师们教导的宏大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的“spark”就是生活本身,生命的真谛不是追求某个目标,而是体味生命的每一个平凡的瞬间的幸福感。影片最后,22号获得了前往地球开始新生活的机会,乔伊也在“杰瑞”们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地球,团圆美好的大结局在满足了影片观看过程的视听美感和快感的同时,也帮助观众实现了审美满足下的情感慰藉和情感认同,使我们拥有更加平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与此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不仅能够表现人物情感,营造故事氛围,同时也是唤起情感体验,实现情感认同的重要方式,往往能够以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带领观众更加迅速地沉浸于影片建构的故事中。影片《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rememberme是影片重要的叙事线索,升华了影片的亲情主题。歌曲本身也优美动听,歌词温暖感人,具有打动人心的真挚情感,在电影上映前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影片上映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传唱度。影片《心灵奇旅》中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配乐也为影片赋予了更加独特的魅力。爵士乐部分由美国作曲家jonbatiste创作,爵士乐自由、洒脱的演奏风格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爵士乐演奏的过程中不同乐器和声音之间充满了冲突和妥协,即兴演奏和演唱也总是充满着不羁的自由感和惊喜感,非常契合影片中情感丰富的纽约城市空间的气质。电子乐部分是由奥斯卡奖得主作曲家trentreznor与atticusross这一黄金组合共同创作,生动地表现出“生后之地”的空灵、抽象和虚无感。《心灵奇旅》中的配乐也获得了多个电影类大奖,电影原声带一问世就受到了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心灵奇旅》剧照

《心灵奇旅》试图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让所谓的生活目标、欲望、梦想等话语执念裹挟你的生活,其实,生活本身才是生命中真正的“火花”。很多观众在看完影片后纷纷发声,表示这部影片的“后劲”很大,令人回味无穷。或许正是这场奇妙的“心灵奇旅”,让如今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焦虑感的我们获得了短暂的治愈和放松,即使梦想很伟大,平凡的人生也很值得。生活中平凡的一件件小事或许都是一簇簇小小的火花,簇拥在一起,就成为了点燃生命之火的火炬。世界之大,总有你的容身之地,就像影片中的22号最终获得地球通行证,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旅程。“人间有味是清欢”,其实,人世间真正值得体味的还是这些清淡的欢愉。

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

秦笠源,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1)张武进《空间视阈下的电影空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第16页。

编辑:张若宇

校对:申玮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共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