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医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95,,。 2、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41%=88,,。 3、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84,,。 4、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5.38%=64,,。 5、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4.53%=54,,。 6、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3.08%=37,,。 7、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9%=27,,。 8、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3%=26,,。 9、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12%=25,,。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24,,。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名姓氏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 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 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 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 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 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 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 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 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 86万87段88漕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 96乔97贺98赖99龚文 至名姓氏庞樊兰殷施 陶洪翟安颜 倪严牛温芦 季俞章鲁葛 伍韦申尤毕 聂丛焦向柳 邢路岳齐沿 梅莫庄辛管 祝左涂谷祁 时舒耿牟卜 路詹关苗凌 费纪靳盛童 欧甄项曲成 游阳裴席卫 查屈鲍位覃 霍翁隋植甘 景薄单包司 柏宁柯阮桂 闵欧阳解强柴 华车冉房边 至名姓氏辜吉饶刁瞿 戚丘古米池 滕晋苑邬臧 畅宫来嵺苟 全褚廉简娄 盖符奚木穆 党燕郎邸冀 谈姬屠连郜 晏栾郁商蒙 计喻揭窦迟 宇敖糜鄢冷 卓花仇艾蓝 都巩稽井练 仲乐虞卞封 竺冼原官衣 楚佟栗匡宗 应台巫鞠僧 桑荆谌银扬 明沙薄伏岑 习胥保和蔺 赵李钱孙,周吴郑王…… 关于百家姓,我们听到过不少, 但你知道河南的名门望姓吗? 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李、王、张、刘、陈 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姓 这五个姓氏人口加起来近4亿呢! 河南第一大姓:王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迁徙分布: 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 河南第二大姓:张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年-年)建立前凉王朝。 迁徙分布: 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河南第三大姓:李 李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河南第四大姓:刘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迁徙分布: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河南第五大姓:杨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河南第六大姓:赵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 迁徙分布: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河南第七大姓:陈 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迁徙分布: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河南第八大姓:郭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北宋时中原人群再次南逃大移民,郭姓足迹几乎达到南方各地。明末清初,郭姓播迁到了台湾。 河南第九大姓:孙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自春秋战国以来,孙姓发生了几次大的迁徙,其特点是自北而南,甚至出现了跨海域、跨国度的迁徙。 春秋初,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东迁齐国,齐国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秦汉以后,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 明末清初,孙姓进入了台湾。 河南第十大姓:马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迁徙分布: 汉族马姓最初发祥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