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对一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323/4359077.html 五代后周楚州防御使符彦能墓志考释 闫建飞 年9月,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捐赠北京大学图书馆拓本展展出了五代武将符彦能(~)的墓志,尚未见刊布研究。符彦能出身的符氏家族,是唯一"自晚唐兴起、历五代不衰、存续至北宋末的武将之家,也是五代、宋初最著名的外戚将门"~([1])。有关符氏家族的文献材料相当丰富,刊布墓志也有10方之多~([2]),关于符彦能的记载却非常少,仅《旧五代史》有三条:《符存审传》载其子彦能"终于楚州防御使";《周世宗纪》载高平之战前,周世宗遣"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 符彦能墓志考释 如录文所示,志主符彦能卒于显德六年()九月二十九日,享年56岁,知其生于天祐元年()。权葬于建隆元年()二月十四日,墓志便制作于此时。开宝八年(乙亥岁,)+一月四日改葬。从拓片来看,改葬时墓志并未重新制作,仅补刻了改葬缘由、时间、地点。撰者前楚州防御推官崔宪自称“托迹门栏+五余载”,则其当在开运二年()左右开始追随彦能,当时彦能为怀州刺史。符彦能为五代名将符存审(~)第五子。墓志言其“初从先王,总领将士,为厅子都指挥使”。节度使以其子弟为牙将,是唐后期五代藩镇之旧习。彦能之兄彦饶(?~)、彦图也曾随父作战。“唐天祐十五年冬,庄宗与梁大战于胡柳陂,彦饶与弟彦图俱从其父血战有功。”彦能与两位兄长一样,最初也是追随父亲作战,获得的第一个重要职位是厅子都指挥使。唐末朱温镇宣武时,“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号曰厅子都’”,该军“最为亲军”,是后梁精锐部队。彦能出任厅子都指挥使,必然是在后梁灭亡、其父出任宣武军节度使之后。同光二年()四月初九,符存审自幽州节度改宣武军节度,五月十五日,尚未赴镇就病死幽州[。六月二十五日李嗣源改宣武军节度[11]。因此,彦能所任厅子都指挥使时间应在同光二年四五月间,时年21岁。任命刚刚下达,他尚未随父赴任,符存审就已病死,彦能应并未到任。符彦能接下来的职位是昭义左司马和兖州衙内都部署。这两个职位均与其长兄彦超(?~)有关。同光四年,唐庄宗、明宗嬗代之际,符氏兄弟的表现,赢得了明宗的信任:及明宗入洛,皇弟存霸单骑奔河东,与吕、郑谋杀彦超与留守张宪。彦超觉之,密与宪谋,未决,部下大噪,州兵毕集,张宪出奔。是夕,军士杀吕、郑、存霸于衙城。诘旦,闻洛城祸变,彦超告谕三军。明宗又令其弟龙武都虞候彦卿驰骑安抚。六月,彦超入觐,明宗召见抚谕,寻授晋州留后。未行,会其弟前曹州刺史彦饶平宣武乱军,明宗喜,召彦超谓之曰:“吾得尔兄弟力,余更何忧,尔为我往河东抚育耆旧。”即授北京留守、太原尹。明年冬,移授昭义节度使。四年,授骁卫上将军,改金吾上将军。长兴元年,授泰宁军节度使,寻移镇安州。诛杀庄宗之弟李存霸和监军,符彦能既稳定了河东局势,随后又主动入觐,向明宗表示臣服,被授予晋州建雄军留后。尚未上任,其弟彦饶又平定宣武军乱,由此符氏兄弟深得明宗信赖,彦超被委任为北京留后、太原尹。天成二年()冬,被授予昭义军节度使,成为符氏第二代中第一位建节者。追随其兄的彦能,被任命为昭义军左司马,时年24岁。长兴元年(),彦超出为兖州泰宁军节度使,彦能被任命为兖州衙内都部署,时年27岁。 长兴四年三月,符彦超出镇安州安远军,彦能应继续追随其兄。不过,次年闰正月,彦超为其奴王希全、任贺儿所杀,随后节度副使李端讨平叛乱。此次叛乱不仅使彦超丧命,也影响到家族其他兄弟的仕途发展。二弟彦饶“长兴中,为金州防御使,为政甚有民誉”,“今春以伯氏安州不治,而入宿卫”。彦超安州不治,导致彦饶罢郡归朝。安州之乱期间,未见到符彦能相关记载,墓志中也只字不提,一方面是为彦超讳,另一方面也说明,彦能在平叛中实际上无所作为,被唐闵帝李从厚直接免职,墓志言“洎归闾里”,当因此事。潞王李从珂即位后,彦饶因 快自右千牛卫上将军改左右严卫都指挥使[17],成为禁军系统中屈指可数的重要将领,彦能则继续在太原赋闲。 李从珂的统治并不稳定。仅仅两年之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得契丹援助,代唐而立。晋唐易代过程中。符彦卿(~)为易州刺史,“兼领北面骑军”,奉命率军从晋州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讨石敬瑭。天福元年()闰+一月,定州义武军节度使杨光远和邢州安国军节度使安审琦杀张敬达,降石敬瑭,彦卿亦一同归降。石敬瑭占据洛阳后,彦卿被委任为同州节度使,首次获得节钺。符彦饶在李从珂朝一路高升,至清泰三年()五月,升任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正军节度使,是符氏兄弟第二位建节者。同年九月,张敬达大军被围困于晋安寨,李从珂“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率兵屯河阳”,声援张敬达。闰+一月,晋安寨降石敬瑭后,彦饶奔回洛阳,石敬瑭取洛阳之后,方才投降。石敬瑭对彦饶应相当不满,即位之后,解除其军职,出为滑州义成军节度。符家第六子彦琳“天福初,罢牧隰川,归朝舜殿,俄就执金之列,长亲拱极之光”[21],川县为隰州治县,此处指隰州,即彦琳自隰州刺史投闲为环卫官。隰州紧邻河东镇,清泰三年九月,李从珂命“耀州防御使潘环合防戍军出慈、隰以援张敬达”时,彦琳曾积极参与其事,故在石敬瑭即位后被罢郡投闲。 三位兄弟统兵与石敬瑭对垒之时,符彦能正在太原,很可能因此遭到囚禁,故墓志言“公罹彼祸难,构乎纯蒙”。迪蒙即屯卦、蒙卦,“屯者物之始,蒙者物之樨”,即石敬瑭起兵之初。石敬瑭很可能利用彦能召诱彦卿兄弟,但彦能予以拒绝。很可能利用彦能召诱彦卿兄弟,但彦能予以拒绝。或许此举反而赢得了石敬瑭的尊重,即位之后“以公忠干不挠,孝悌无渝,授公洛州团练使”,时年33岁。案,时无洛州,洛州当为洺州之误,石刻中颇常见。彦能此前尚未任刺史,在“中国将校自刺史、团练、防御使序迁,方授旄节”的时代,直接被授予团练使,足见石敬瑭对其颇为器重。符彦能任职洺州团练使不久,被召“授左千牛卫大将军”,罢为环卫官,这一处置应与其兄彦饶之叛乱有关。天福二年(),屯驻滑州的马军都指挥使白奉进擅杀滑州夜掠军士,引起滑州节度使符彦饶不满,彦饶纵容部下杀白奉进,引起滑州军 乱。石敬瑭“敕斩彦饶于班荆馆”。符彦能被征入朝,罢为环卫官,后来出外降为石州刺史。符彦卿“上表待罪,气归田里”。不过,石敬瑭对彦卿似乎还保留信任,其同州节度使任期持续到天福四年。天福七年闰三月,彦卿出为偏远的廊州保大军节度使。从石州刺史罢任不久的彦能开始追随彦卿,出任廊州巡检使,时年39岁。 晋少帝即位后,因“幼与彦卿狎”,符彦卿改近畿河阳三城节度使。符彦能当随其兄赴镇。天福八年,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反。开运元年()五月“命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泰宁军节度使李守贞将步骑二万讨杨光远干青州”,符彦卿副李守贞讨叛,彦能从行。六月初一,“王师拔淄州,斩杨光远伪署刺史刘翰”。攻取淄州后,彦能被授予淄州刺史,暂时镇抚叛地。十二月杨光远之乱被平定后,改怀州刺史。出任怀州刺史后,符彦能始脱离其兄彦卿自立。在怀州任上一年多,改沂州刺史。此时,中原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后晋灭亡,契丹入主中原,改会同元年()墓志言:“时偶会同称年,中原丧乱,改授公磁州刺史。不渝月,又改授深州刺史。”可知彦能尚未赴任沂州,就改磁州、深州刺史,二命均来自契丹。契丹占据中原之时,天福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即位。四月,耶律德光在北归途中病死,五月,刘知远遂谋进取中原。六月初三到达洛阳,初五自洛阳出发赴开封。符彦能当时尚未赴任深州,听闻刘知远自洛阳赴汴后,遂谋归附,迎刘知远干中牟。中牟县在开封西50里[,可见当时刘知远已经马上抵达开封,彦能在最后关头做出了正确抉择。不过早在初八日,开封百官已经在宰相窦贞固的率领下在荥阳县归附了刘知远。荥阳在中牟以西,距开封里[34],十一日刘知远到达开封。从迎于中牟来看,符彦能最早在初十日方才归附刘知远,比窦贞固等晚了两天。也许正因为归附并不算早,后汉建立后,彦能并未受重用,从深州刺史改莱州刺史,并一直任职到后周建立。后周建立之后,符彦能自莱州刺史改耀州团练使,时年48岁。这一任命当与郭威与符彦卿长期交好、笼络彦卿有关。广顺二年()冬,彦卿女儿符氏嫁给当时的澶州镇宁军节度使柴荣,符氏与皇室联姻。郭威“以公戚里名贤,郡侯善誉,授洛京都巡检使”。显德元年()郭威病死,柴荣即位,符氏成为外戚。三月北汉与契丹连兵南下,周世宗下诏“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自磁州固镇路赴潞州”,“……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等,领兵先赴泽州”。随后,世宗亲征,与北汉在高平会战,后周险胜。三月二十六日,大行封赏,“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为泽州防御使”。高平之战后,周世宗企图一鼓作气,灭掉北汉,但并未成功。班师之后,七月份周世宗再行封赏,彦能自泽州防御使改耀州防御使,时年51岁。耀州是彦能任职最长之地,“前后两任,相承七载”。显德五年,世宗尽取淮南+四州之地,次年以符彦能出守楚州,时年56岁。这是彦能最后一个职位,与彦卿之女被立为皇后有关。显德六年六月癸未,病重的周世宗“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随后彦能自耀州改楚州。赴任“方旬月”,就身染重病,于显德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卒于楚州。 就符彦能的仕宦来说,父兄的庇护十分关键。其所任厅子都指挥使、昭义左司马、兖州衙内都部署、廊州巡检使、淄州刺史,均是由于父兄的提携,其仕宦生涯的大半时间都在追随父兄。洛京都巡检使、楚州防御使的任命则与符彦卿两女先后嫁给周世宗有关。符彦能为牧一方之后,亦尽量提携自己的儿子:长子昭逊,前耀州衙内指挥使;次子昭懿,前楚州衙内指挥使:三子昭度,前楚州子城使;次子昭遂,前楚州子城副使。不过,家族内部的提携主要是为了使子弟获得入仕途径,想要升任节帅,军功才是根本。彦能战功较少,墓志所载仅平定杨光远之乱、高平之战两次。在五代崇尚武功、“刺史皆以军功拜”的时代,有限的战功限制了彦能的升迁,是其最终无缘节钺的主要原因。五代禁军成为征战主力,彦能前期主要追随父兄,任职藩镇,后期为牧一方,,参与的战争有限,难以凭借军功获得节钺。 符彦能家世十分显赫。其父存审为五代名将,唐庄宗时蕃汉马步军总管;兄弟之中,彦超、彦饶、彦卿先后为节帅;彦卿两女嫁周世宗,一女嫁宋太宗,使符氏成为五代宋初最著名的外戚将门。以往我们并不清楚符存审有几子,墓志明确告诉我们:“先王有八子,皆公侯贵盛,近代无以比方。”八子中已知长子彦超、次子彦饶、三子彦图、四子彦卿、五子彦能、六子彦琳。另外,后晋开运二年(),有知相州符彦伦,在守备相州、抵御契丹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很可能是符存审第七子或第八子。至于另外一子,目前尚不清楚。 在符氏家族的发展中,联姻是一分重要的手段。符彦卿自不必说,符彦能的姻亲圈也颇为显赫。彦能先娶房氏,为“故东平王女”。东平王即房知温(?~),曾被唐庄宗收为假子,赐姓名李绍英,后唐历滑州、兖州、徐州、青州等镇节度使,封东平王[42]。从房氏“葬于先王之坟侧”,即葬于太原来看,其应卒于后周建立之前。房氏卒后,彦能续娶王氏,“故天雄军节度副使司徒之女”。唐庄宗兼领天雄节度使时,有节度副使王缄(?~),同光二年+一月赠司徒,彦能续娶者当为王缄之女。长女“适扶风马氏,今怀州使君即佳婿也”。怀州使君即马令琮(~),建隆元年为怀州刺史,其父马全节(~)后晋历横海、昭义、义武、天雄等军节度使。次女“适故凤州防御使长子史氏”,史氏姓名不详。第三女“即大汉故陈王夫人也”,陈王即刘承勋(?~),汉高祖刘知远幼子。这一联姻缔结于乾祐二年()。符彦卿妻张氏墓志言:“次年,汉太后以先王侄女(下缺约十字)戚,礼尽好求。夫人外奉国姻,内肥家道。”据墓志,次年即乾祐二年,先王即符彦卿。彦卿侄女与汉室联姻,正指彦能女嫁刘承勋之事。不过这次联姻对彦能的什途并未产生大的影响,其依旧任职莱州刺史。后周建立后,刘承勋被杀,符氏当在此时一同被杀。可以看出,彦能本人虽并未升任节帅,但其妻家以及女儿的婚姻对象,既有皇室也有节帅,这主要与其显赫的家世有关。 符彦能死后,建隆元年二月十四日,“以并汾路阻,权葬于河南县龙门乡南王村”。这表明,彦能本来应该葬于太原的,因为太原被北汉占据,只好暂时葬干洛阳。符氏原为陈州宛斤人,符存审后来效力河东,彦能出生在晋阳(太原),故又以晋阳为籍贯。符存审“终葬于并州西南数里,丰碑在焉”,在太原营建了家族墓地,彦能第一任妻子房氏就“葬于先王之坟侧”。周宋与北汉对峙30年,符氏家族中权葬者日渐增加,符彦琳在开宝五年(千申,)十一月十六日亦“权葬干河南府河南县龙门乡南王村”,表明南王村反而成了暂时安葬的家族墓地。到了开宝八年(乙亥岁)符彦卿去世时,符家最终决定放弃归葬太原,在洛阳重新营建家族墓地,因此彦能、彦琳均重新改葬。二人墓志均留下“却于大宋乙亥岁+一月四日从魏王改葬洛阳县陶村原,礼也”一句。从墓志拓片来看,改葬之际,《符彦琳墓志》应重新进行了制作,《符彦能墓志》则只是在原墓志上补刻了这句话。此后洛阳县陶村原便成为了新的符氏家族墓地。 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