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常言说得好:“人心是个偏偏子,树根是个弯弯子。”在我眼里,我的家乡扶风是最美丽的。无论身处何地,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会骄傲地回答:“我是扶风人。”

时光荏苒,屈指一算,我离开家乡已整整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过去了,我依然说的是一口地道的扶风话,依然爱吃的是扶风美食,就连电脑收藏夹里的第一个网址也是“扶风百姓网”。二十三年过去了,但我依然是扶风的口味,依然觉得扶风的臊子面最好吃,扶风的搅团最劲道,扶风的猪头肉拌面皮最解馋,扶风的羊肉泡最清香,扶风的豆花脑最正宗,扶风的鹿羔馍最酥甜。

一个人可以选择很多,但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家乡。

记得在渭南上大学那会,东府的学生笑话我们宝鸡人说话太土气(尤其是岐山、凤翔口音),但我却用正宗的扶风话,为我们扶风人赢得了一席之地,至今想起来还引以为豪呢!

年,我去山东出差。一上火车,同事就提醒我出门尽量要说普通话,要不人家笑话咱土。我笑着说:“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人家毛泽东一辈子都说的是湖南话,谁说人家土了,再说了我的扶风话字正腔圆,听不懂那是他们的事,而说不说那是我的事。”结果,一路上没有一个听不懂我说话的人,我反而觉得满车厢只有我的扶风话最好听。

扶风这块地方不但出文人,也出官员。中国散文协会副会长、著名军旅作家王宗仁是扶风太白人;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克敬是扶风南阳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秘书长袁银波是扶风城关人;以民国十八年关中大饥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绝秦书》的作者张浩文是扶风绛帐人。要说官员,那省上、市上、部队上、甚至国务院各部委多了去了,如:原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原陕西省委副书记牟林生、原陕西省副省长罗振江等等。

扶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法门寺的钟声浑厚悠远,回荡了千年,佛指舍利更令世人瞩目;太白乡浪店村西宝公路南侧有一个圆形大土堆,它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因编著《汉书》为史家仰慕的班固先生的墓冢;前秦痴情才女苏惠的《璇玑图》纵横反复、皆成诗章,才华横溢、千古一绝;东汉大儒马融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留下“传薪草”的旷世传奇和千年佳话;马援疆场上大呼一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彰显了扶风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硬汉形象。

年代久远的扶风老城,传承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文明。静静流淌了千百年的七星河,如一双清灵的眼睛,让扶风县老城鲜活生动,钟灵毓秀。文艺路上多古玩店、书店、字画店、图文广告店。八一路上多小吃,豆花泡馍、甑糕、扯面、臊子面、小笼包、面皮……浓汁红汤里浓缩的是关中饮食的精华。北街多摊贩,菜蔬水果,按着乡间农人的脚步,四季的更叠,变幻着花色品种,红绿黄紫,都来自乡人种植。

漫步在日新月异扶风新区,街道宽敞、高楼林立、树木郁葱、鸟语花香,顿时让人心旷神怡。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等一座座复古建筑,让扶风新区在现代文明中也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古色古香,看看新区东大门门楣上“扶风”两个流光溢彩的大字,让人自豪,让人骄傲!再放眼看看北面不远处,供俸着举世闻名的佛指舍利的合十金塔,让人在庄严肃穆中又仿佛闻到了一股股大唐的味道。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我的心一点不偏。扶风确实很美很美,不信你来扶风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

作者简介:李军宏,男,生于年,陕西扶风县召公人。年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现供职于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爱好文学,更热爱家乡。曾在《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篇,在多次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