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 扶风人有莫名的骄傲。 那么扶风人, 你到底在骄傲什么? 土地面积不过平方千米, 然而所承载的人口, 却仅次于渭滨区和金台区,排第三 这样一个城区到底什么优越的资本? 看完您就知道了! ↓↓↓ 世界第九大奇迹——法门寺 唯一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年重修宝塔。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两千多件,为世界寺庙之最。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一座丰富的周原文化宝库在西周伊始,扶风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周人曾在这里营建城郭、开垦劳作,祭祀天地。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周原被誉为我国“青铜器之乡”。 扶风的世界之最神秘的古镇1、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2、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3、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4、地宫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5、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6、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7、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8、地宫中发现的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9、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10、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11、凤雏三号建筑基址是迄今发掘的最大西周建筑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制发展演变提供了实例。 12、水网系统的发现与确认填补了周代都邑性遗址给水(池苑)系统的空白。 13、齐家村卜骨是周原第一次出土先秦时期的卜筮同位的记录。 关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扶风城隍庙扶风城隍庙,坐落在扶风老县城的东大街上。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铁胆御史王纶而修建的,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关中西部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隍庙。 全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古城文化扶风扶风古城,北依乔山,南望秦岭,渭河汇流,山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内,一条七星河横贯其中,一条千年古古街,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 古城内主要建筑有,城隍庙,大明寺,贤山寺,福荫寺,永兴寺,观音寺,达摩洞,兴国寺,老君庵,齐家埠古街,温家大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扶助京师、以行风化”,扶风以这一西汉时的官名而得名,而这块土地也确实如它的名字一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馨香千年。 陕西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扶风扶风县素有“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全县境内人文古迹遍布,现存各类文物保护点362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点18处,法门寺(地宫)遗址、城隍庙古建筑、杨珣碑石刻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民间艺术和民俗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县藏数以万计的西周青铜器、数以千计的大唐珍宝、数以百计的民间艺术珍品、数十件唐代宫廷茶具精品和与世不二的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奠定了扶风在陕西文化旅游的龙头地位。 全国科普示范县农业扶风 自年启动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以来,扶风县一直把科普工作作为“科教兴县”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了“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的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在科普惠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扶风已建立了苹果、蔬菜、秦川牛、生猪、蛋鸡等多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共有11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 同时,扶风还成功推广并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高产创建等十多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全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宝鸡三大千年古镇之一古韵绛帐绛帐镇以汉大夫马融设帐讲学而闻名遐迩,绛帐由此得名,这已经近年的历史,这里人文荟萃,经济繁荣,自古为关中西府工、商业重镇。凡是到过扶风县绛帐镇的外地人,都会被镇上南北对峙的城门吸引。 这两座城门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依旧显示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沧桑与古远。 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古道——渭河渭河,是黄河的古河道,全长公里,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境内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渭河宝鸡段流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文献记载的人文始祖伏羲和炎帝部族的起源地。 渭河流域大部分面积位陕西省,自甘肃省鸟鼠山急转南下,途径扶风门口,流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渭水贯穿陕西东西,养育了两岸关中儿女。 长期以来,宝鸡渭河文化是渭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艺术积淀,不仅孕育了周秦汉唐绝代风华,还负载了中华民族从诞生到发展,成熟的精神文化立城,是我国重要的人文遗产资源。在这里,有“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有“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有姜太公钓鱼的历史经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妇孺皆知的美丽故事就发生在宝鸡的渭河边上。 陕西最大的明清建筑群关中风情园关中风情园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内设手工挂面作坊、碾坊、土樑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织布坊、剪纸房、各类小吃加工作坊、名人字画展室、木偶、皮影等秦腔民俗表演等, 这里有陕西省最大的皮影博物馆,数量最多、藏品珍贵、历史悠久。有百年老槐、百年桂花,还有50多个优质树种组成的优质果园及大棚蔬菜观赏园等,真实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劳动生活场景,收存并保护了大量的石器文物,如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拴马桩、石羊、上马石、石槽等,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能够亲自感受体验到关中民风、民情的淳朴厚道。 关中风情园以扶风为轴线,浓缩关中民风民俗,再现关中民事民情。作为陕西餐饮企业30强、宝鸡旅游的龙头企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宣传陕西特色民俗、饮食文化、风情文化的窗口,是法门寺旅游景区的一个新亮点。 中国面积最大的槐花林野河山风景区扶风野河山位于扶风县北部山区腹地,有栽种18万亩的槐花林,是全国面积最大、密度最高的槐花林,槐花盛开时,漫山遍野便成了花的海洋,洁白如玉,香气扑鼻。 野河山是陕西省最佳二十赏花地之一,每年五月,全国各地几百户蜂农和5万箱蜜蜂在此采蜜,蜂飞蝶舞、花香四溢,场面十分壮观。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汉书》班固,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在其父班彪的著作基础上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班固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陕西两大石碑之一杨珣碑 杨珣碑位于法门镇石碑村西,是扶风三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立于唐天宝十二年,碑高6.67米,宽2.8米,为唐玄宗李隆基御书隶体,太子亨篆额。额日:“弘农先贤积庆之碑。”杨碑正面有文字26行,每行57字,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这对于了解杨珣生平,了解自汉以来作为门阀重臣的杨氏家庭历史以及盛唐时期与李唐王室之间密切的关系,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绛帐工业园区绛帐工业园区地位于西安、宝鸡百公里黄金半径点上,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中线、法汤旅游专线穿境而过。南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有佛教圣地法门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这是陕西省“”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陕西省首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扶风的龙头工业园区,也是宝鸡市“两区多园”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启动后,挖掘、整合和提升该区域现有资源潜力,以食品、化工、纺织、建材、机电、商贸为主的产业集群,为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知名品牌。至“十二五”末,园区预计年实现经营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50户以上,工业强镇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看完这些, 扶风人为什么会有点小傲娇, 这个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