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文/辛文娟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祖活动。有关年的说法也很多。据资料记载古代的年叫“元旦”“元日”“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为春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我国每年的春节是从腊八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街道的行人平时就熙熙攘攘,自从腊八节过后,每日的行人更是逐渐增多,而临近春节时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商贩也是与日俱增。这时如果站在高处就仿佛看到一只浩浩荡荡的蚁军队伍在慢慢的前进一样。就连平时不做生意的人们,现在都趁年味正浓时也做起了小生意,希望能补贴点家用。大街上各种口音的商贩叫买声此起彼伏直入人耳,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更是绵绵不断,再加上汽车声,大小音响声,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部和谐的交响曲,让这年味更浓了。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随着人潮的涌动不知不觉来到了街中间,一声清脆而悦耳的叫卖声把我的目光给吸引了,“香辣片,香辣条……”,随着声音的来源处看去,熟悉的背影进入了我的眼帘,那不是我的好友陈女士吗?只见她有条不紊的又是称辣片,招呼顾客,又是结算帐的根本就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还随手拿来牙签让我品尝她的手艺,我打趣道:“你这辣条不用尝就知道什么味道。”她这才意识到了老熟人的我,热情的夹着让我吃,我开玩笑的说:“陈老板生意兴隆,不如招我给你做助理吧”!她也正经地说:“我这经理的位置还空着,欢迎你随时上任”。我们相视而笑,看着越来越多的顾客,我不忍打扰就匆匆别过了。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大人怕过年,娃娃盼过年。不知是时间太瘦还是指缝太宽,举手一挥间我已乘上中青年的客车了,这才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时光茬苒!进入中青年的我不知从何时开始,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渴望和喜悦之情。不变的是日落日出一年四季的更替,而变了的却是写满岁月沧桑的容颜和繁琐的生活琐事。小时候总觉得日久年深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总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和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团聚,才能够每天睡到太阳照进房间,才能够放鞭炮、穿新衣,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吃着糖果、花生、瓜子看社火,玩一圈回来还能吃到爸妈准备的美味佳肴。饭后看春晚或是约好友出去玩。那时的我无忧无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生活简直就像蜜一样甜。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和表姐弟欢聚一堂,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离别时总是依依不舍,最后干脆去她家住几天玩够了再回家。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农间的歌谣也正是概括了这浓浓的年味。忙碌了一年的我原本打算趁放假好好补充一下气力。听着歌谣就知道后面的工作将更加的繁忙。我必须扮演当年妈妈的角色,给孩子和家人购新衣,办年货忙的不亦乐乎了。我看着孩子试穿着自己心意的新衣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把生活的压力和身体的疲惫就全抛出九宵云外了。 大扫除也是年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家大扫除的时间都不确定,各家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我家的大扫除可谓年味十足。一大清早我便叫醒两位大帅。告诉两个孩子今天要开展热爱劳动,体验生活的游戏,不知两位愿意参与。活动结束后礼品丰厚,有意者请举手回答。我的话音刚落,只见孩子们立马举起了手。用这方法很快就能找到帮手。毕竟他(她)们现在还是个孩子比较贪玩。让他(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懂得劳动的快乐,同时减少我的劳动压力。我请两位大帅和我把家里的小件物品搬到院子中间,好让我家的主帅也就是我的婆婆打扫时方便清理。墙壁高处的灰尘扫不到,婆婆就自制了一个打扫神器,在竹杆的一头绑上笤帚,就能把扫不到的地方全搞定。做好神器后还要武装一下,带上旧帽子,口罩以防灰尘吸入体内。准备工作就序后我们的搬运工作也完成了。婆婆进入搬完的房间开始打扫。我们便在院子清理物品上的灰尘,把能用水洗的洗一洗,不能洗的用潮湿的抹布擦一擦,有些则需要用鸡毛毯掸一掸上面的灰尘。女儿时不时怨弟弟你看你干的什么活,这儿没擦干净,那儿又忘了擦,姐弟俩一句我一句争个不休。伴随着他(她)们的争吵我们的清理工作也将接近尾声。婆婆早就扫完了,正在房间擦桌子,她喊我们把院子的东西搬回原处,提示把一些不要的东西挑出来,儿子这时一声“遵命长官”顿时把忙碌中的我们惹得一顿大笑。 时间过去的真快转眼到了中午。我们就这样忙碌了一个早晨,大家稍做休息吃了午饭我按照约定奖励了两位“大帅”一些零食。他(她)们对奖品非常满意,便问我妈妈下午还有奖品吗?我说有,不知两位想不想要?他(她)异口同声的说想要。我说要就干活吧!我们又要擦所有的门和窗户以及墙壁。没有孩子帮忙也不行。这时只见儿子机灵地找来盆子装满水已经准备工作了,在一旁的女儿一看弟弟找来的东西便唠叨说,你不拿抹布怎么擦,说着便去取抹布,高处的清理工作需借助梯子来完成。于是我们三人抬来梯子,一切准备就序后儿子便问我奶奶怎么不帮忙,还没等我回答,女儿便说奶奶下午不参与她年龄大了,不能太劳累,我们自己干,你有意见可以不干。儿子说没意见,我说没意见了我们分配一下工作,儿子扶梯子,女儿戴上手套清洗抹布上的污渍,为了安全期间我来擦窗户。擦窗户的活真不好干,由于灰尘太厚很难一次擦干净,需要反复擦。我爬上爬下来回换取干净的抹布,就像是装在梯子上的滑轮一样,过远过高的地方还得不停的挪动梯子。要让玻璃如同明镜,再用报纸把玻璃擦一遍。经过我们的努力窗户终于穿上了新衣。随后我们也让大门,墙壁也换上新貌。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愉快的一天到此结束。我信守承诺发给他(她)们奖品。经过一天的劳动我腰酸背疼,夜间难以入眠,但对今天的劳动成果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日落日出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要把昨天打扫除卸下来的窗帘、床单全部清洗一遍。扫舍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刺耳的闹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我们全家齐上阵,你会问今天什么日子。还要全家齐上阵当然是蒸馒头,那热闹劲别提了,搬柴禾地,烧火的,揉面的,垛馅的,包包子的,传送包子的,就是把成品放入蒸笼中,场面热闹极了。我们一边包着包子一边讲述生活中的趣事,谁家的儿子考上大学,谁家的儿媳多勤快,谁家买了新车……一会儿就包好了两笼包子。婆婆包的既好看又快,这都是她平日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嘛!我包的包子与婆婆的包子比起来可就差远了。样子丑陋,有的成品外面还沾了一些菜丝,看来以后还要向婆婆好好学习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馋嘴的儿子急问什么时候包子就可以出锅了。我说二十分后就能吃到可口的包子。今天我们蒸了肉包子,菜包子,糖包子,豆沙包子,各式各样的。愉快的在厨房中又度过了一天。此时年前既辛苦又繁琐的准备工作也就基本结束了。 正月十五晚上和小朋友玩碰灯笼的游戏,总会给大人添麻烦,惹的年龄小的孩子哇哇直哭,他们看到自己的灯笼着火了,就回家去搬救兵,我们怕小孩的救兵来了责骂就迅速的又凑到另一个灯笼群玩或是藏起来。比灯笼的话题在当晚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哪个小朋友的灯笼多且外形漂亮就特别自豪,向其她小朋友总是炫耀她的灯笼有多漂亮。一条街一条街的疯,一直玩到深夜才会被大人极不情愿的拽回家。正月十五一过年也就算是过完了,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往常。 然而大街上的年味是五彩缤纷,热闹非凡的,但生活中的年味却是五味俱全,繁琐细致的。年在我们小时候是甜甜的糠果味,在那些为生活奔波而日己消瘦的身影中和我整日劳动之后疲惫不堪难以入眠中却是苦涩的,但当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和睦相处时,感觉却年是幸福、温馨又快乐的。年它就是这个味!年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风俗习惯,是一种被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味道。 写于年2月9日 点这里发布扶风生活信息! 辛文娟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