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散文) 文/杨建玺 8月11日,我随扶风县读书协会,来到扶风县木林森种植专业合作社参观,有幸见到仰慕已久的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王喜玲。?? 参观期间,听说喜玲姐一会儿就带客户来产业园订购苹果,我心里便有一种小小的兴奋。之前,我曾看到多篇王喜玲脱贫致富的报道,对她举步维艰的创业历程有些粗浅了解。尤其对她做生意、搞养殖、患大病、丈夫不幸离世、负债累累,再到低保户、主动退贫、成立苗木果蔬合作社、成为脱贫攻坚带头人的顽强奋斗精神,非常钦佩和赞赏。我心目中,王喜玲就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大名人;她的高大形象,自然是我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一个弱女子披荆斩棘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一提起她的大名,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不一会儿,喜玲姐带着几位客商走进产业园,与参加参观活动的人员相互简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喜玲姐。只见她中等个子,待人热情,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打过招呼,喜玲姐带着客商去库房察看刚采摘的又大又红的“胭脂脆”苹果,读书会的成员围在接待室,看窦登林老师挥毫泼墨。只见窦老师笔走龙蛇,每副字都苍劲有力。大家纷纷求字,窦老师慷慨地为每个人书写了书法墨宝。 向客户介绍完苹果之后,喜玲姐也来到接待室,欣赏窦老师洒脱的笔墨,说她特别喜欢看别人写毛笔字。窦老师说:“那今天就给您写一副吧。”喜玲姐高兴地说:“我从来没让人给我写过书法作品,也不知道写些啥好?”这时,我和马新社老师坐在一旁说话,听到她这么一说,脑子里瞬间闪出四个字“木秀于林”。对,喜玲姐的名字里的“玲”字,和“林”谐音,“林”与她培育苗木的生意有关,我便脱口而出:“就写木秀于林吧,我觉得这四个字正适合您啊。”马新社老师在一旁大声说:“好,这四个字太好了!”于是,窦老师饱蘸香墨,提笔凝神,舞动手腕,洁白的宣纸上顿时有了湿漉漉、散发着墨香的四个大字——木秀于林。大家拍手叫好,喜玲姐也十分喜欢。落款后,窦登林老师和喜玲姐手捧书法作品合影留念,我也和喜玲姐、窦老师先后留影。由于喜玲姐业务在身,和我们简单聊了几句便匆匆告别。 参观活动结束后,我又想起我给喜玲姐提的那四个字——当时咋能突然冒出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的原本意思是什么?于是,我拿起手机上网寻查,机屏显示:“木秀于林,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借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我眼睛一亮,“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这不正是说喜玲姐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么!用在喜玲姐身上,又有语意双关的效果。我不由自主地为自己歪打正着而骄傲、叫绝、点赞。 然而,当我手往下一划的瞬间,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映入我的眼帘。后面的意思是:“比喻才能和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我刚刚兴奋还没到一分钟的心情,一下子被这个“风必摧之”刮到九霄云外,使我飘飘然的心态霎时一落千丈。我恨这个“风”,讨厌至极的“风”,你为什么要“摧之”?把我想的这么好的一个词,却让你搞得大打折扣。接着,我又思忖,喜玲姐要是知道这句话后面的意思,会怎么想?让别人看见,又会怎么看我?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么? 想到这些,我赶紧给喜玲姐打电话,将给她提字的事说了一遍,她还在那边夸我有才呢。我急忙止住她的话:“我刚上网查了,这句话的后半句意思不太好,你先不要装裱书法作品,以免闹出笑话。”她说没关系,并一再对我表示感谢。??挂了电话,我就加了喜玲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