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更多精彩内容请   我家住在乔山脚下不大的一个小村庄,温差较大,每年在国庆节前种麦是雷打不散的,最迟的麦也得在国庆节后的两三天就要种上。   常言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农民就是农民,以种地为生。实指望土地养家糊口。这次刚把麦种上,没过几天就下起了雨,农人们把这场雨叫“封口雨”。意思是麦种上后,地虚软着,麦地没有踏实,有些麦即使出苗,也出不齐。用农人的话说,麦掉根了。那就急需一场雨,把地拍实一下,苗也出来得快,这场雨比什么都重要,儿时记得父亲说过“种麦不封口,一亩地打三五斗。”   今年我种了十二三亩麦,买化肥就掏了一千四五百元。虽然年过花甲,但身体好,就喜欢种地,老婆、儿子多次从西安打来电话,说我一个人在家,种上三四亩麦够吃了就算了。老婆还多次要挟我,种那么多麦,割麦她不回来,看你咋办。   无奈,秉性难改,老了老了就爱务庄稼,用老婆话说:“年轻时是个逛山,没出过力,六十多岁的人了,才知道过日子了。”老婆说我是只没王的蜂,我也知道犟不过她,就连哄带骗给她说,“把包的几亩地已给人家了。”我偷偷一笑,其实只有我心里明白,知道种了多少麦。何况现在种麦都买的是粿粒化肥,大拖拉机连撒带旋,机子一播,也不出什么力。虽然种地没有多少利,但我想,作为农民不种地,你再干啥去。   我常想,农民就是种地的,咱又没有苹果树,说去西安帮老婆看孙子吗?又待不惯,常常去三五天就心慌了。怪不得人常说:“老陕人贪家,常盼家的不行。”   有时我晚上睡不着时常想,过去种地,打下麦子不但要交公粮,还要交购粮,分到手的麦子常常一年接不上一年吃,每年二三月还要吃国家的返销粮。现在社会好了,也不交农业税了,每亩地国家还要补助几十块钱。政策多好啊!农民还有养老金。说心里话,现在给我一个商品粮户口我都不要,我就爱农村。   时间一分一秒从我身边滑过,月光不知什么时候从窗户上滑过去了。漆黑的夜晚,从窗户望去一颗颗流星偶尔从天空闪过,那微微的秋风吹打着院子核桃树上的叶子,街道上不知谁家的狗偶尔狂叫几声,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惧色。   我又回想起来,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我,用一句俗话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文化革命、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从农业社再到土地承包到户,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富民政策,最后到国家帮助贫困户脱贫等等,我都经历过。   我又一次翻了个身,躺在炕上,转辗反侧,晚上不知怎么老睡不着。往事如潮,思绪万千。记得那是八四年,刚包产到户不久,家里分了六亩地,分为四块,刚种上麦没几天,天上下了一天一夜的雨,雨过天晴,太阳高照,两天就把地皮晒干了。老父亲望着天长叹一口气说:“雨虽下得好,但下得早了,天晴得猛,地皮晒干了,麦地要磨隔背。”我知道,地皮晒干,麦苗把干地皮顶不起,那就要用磨地磨在地里拉一下,把麦地干皮撞破,麦就好出来了。我清楚,人工拉磨是需要用的是力气。   父亲说:“不磨隔背实在不行,麦苗出得不好,是要减产的,麦是隔年田禾,咱不能马虎。”   记得那次,我真不愿出那蛮力,和父亲不大不小的还吵了一回。父亲一气之下,出门借了个磨地磨,拿了两条绳拉着架子车放上工具就走了。我很不情愿地跟在父亲后面,在地里只见父亲找了些石头、烂砖头放在磨上,拉了一阵,父亲见地皮没撞破多少,又向磨上堆了一溜土。用了一大响时间,我和父亲终于磨完了六亩多地。父亲也累坏了,回家的路上,我看他老人家走路都左右摇摆着。   唉,你还别说,那次我和父亲虽然出了点力,磨后麦出来的均匀,邻家没有磨的地,麦出来得七零八落,稀的跟猴毛一样,有些地皮还是空白的。那年我家麦子出得苗齐,自然打得粮食比别人多的多,村上的人见了都说:“人家就是务庄稼的老手,地一耱,比咱多打了几袋子麦。”   从那以后,我真正知道了麦种下后要下封口雨,但要等麦苗刚出来或麦种上后下几天连阴雨,只要麦苗出来就没事了。   常言:“七十二行,庄稼汉为王。”用俗话说:“扬场撒籽摞垒子,天下雨了打磨子。”父亲种了一辈子庄稼,样样活打不住手,在农业社当过十多年队长,我信服他老人家,不亏是农业方面行家里手。打心眼里佩服他老人家,村上老少都佩服父亲。   记得大前年,我们这里麦子种上后,一直没下雨,秋后的太阳还火辣辣地晒着,早、晚还凉飕飕的,上午热得人都要穿上背心。刚刚露出头的嫩嫩小麦苗,两三天就晒得干巴巴的。正当人们盼雨怨天的时候,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下了两天,雨下的麦地磁实了,麦根稳打稳地扎实了,没有出来的麦苗也出来了,我们指天吃饭的农民,那年麦子还真的丰收了。据父亲后来说那年麦子一亩地打了六百多斤。那时能打六百多斤,对农民来说确实是个好光景。   今年天雨多,农人把老苹果树挖了种下的早玉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农人的苹果也丰收了,反正靠天吃饭的农民,雨下得适时,所有农作物都丰收了。   麦子封口了,那露出地面的麦苗一行行显得格外好看,那绿绿的嫩芽,在阳光下格外诱人,真像一条条地毯上绣出的美丽图案。农人们高兴了,等待的是来年的大丰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闰土,本名杨润杰,农民,陕西扶风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宝鸡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文联副秘书长、扶风县读书协会会长。

年出版散文集《一把苜蓿菜》。

年参加省文学院举办的《关中片区》作家培训班。

编者按

文章细腻的描写了农民对土地的留恋,尽管家里人反对,让少种地,但文中的我还是执拗的要坚持种下去。过去种麦子都需要人工,既费时又费力。现如今都实现了机械化,种地轻松多了。而且不用交公粮,而且每亩地还有几十元的补助款。国家的好政策让农民对种地的信心更足了。回想过去,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国家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经历,一步步走来。父亲对种麦子后下雨的早晚,得出的结论时刻铭记在心“雨虽下得好,但下的早了,天晴得猛,地皮晒干了,麦地要磨隔背。”为了能够让麦子出齐苗,父亲要去磨地,儿子不愿出蛮力,父子两还闹过小小的别扭……父亲是一位种庄稼的行家,值得让人敬佩!文章把种麦的经过描写的淋漓尽致,庄稼人的辛劳历历在目展现在眼前。文章描写精炼,语句朴实,故事情节让人回味无穷!好文佳作,鼎力推荐!

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丁香文学社长:天山成立于:-04-07副社长:晚秋枫叶副社长:峥嵘岁月社团总编:石尖常务社长:独独执行社长:榕书荣誉社长:娇娇荣誉社长:秦雨阳社长助理:筠萍天下总编助理:向琳社团顾问:半川柚子社团顾问:风子九天特约作家:詹海林小说主编:晚秋枫叶小说主编:石尖散文主编:孙巨才散文主编:闰土诗歌主编:榕书诗歌主编:独独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