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写大爱,春风满人间——杨彬强的人生风采 ◎杨进云 杨彬强中等个头,略瘦,双眼炯炯有神,常笑眯眯的,给人很温和的感觉。人到中年,岁月在他身上沉淀下来的是醇厚、持重和从容,还有他对生活深沉的爱。杨彬强是扶风县午井镇南官村人,现为西安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部主任、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高级考评员、陕西省职称改革评审组工程类专业评审专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标专家库专家。年5月,他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身份:陕西蚂蚁爱心公益团队负责人。 少年:多思,博学,青青岁月的文艺范儿 杨彬强的父亲是一位老师,他凭借努力,勤奋和扎实真诚的工作作风,在教育战线成绩斐然,倍爱师生尊敬。杨彬强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她一生务农,持俭持家,和睦乡邻,教育子女,为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终年操劳,也为孩子的品行养成,做出了榜样。 父亲,是孩子心目中的大山,杨彬强对做教师的父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父亲对做人的要求:有信,爱人。信为立身之本,爱人,为安命长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以及人之幼”,从小深受父亲的教导和母亲的感染,杨彬强从小就是一个热心、朴素、顽强、聪明的孩子。 在午井中学读书时,我有幸和杨彬强同班为同学,坐前后排。那时,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动,爱想问题,爱读书。他读能借到手的各种书籍,对书中所遇到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追究的一清二楚。 杨彬强多次和我谈起与“贤山晚照”和张载有关事情,为了弄清楚,他把午井街道两家对外租借书籍的店子,翻了个底朝天。那时,书店里最火的书籍都是古龙、梁羽生、琼瑶所写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极难找到板着脸孔,一本正经的历史书籍。找到一本,他就爱不释手,点灯夜读,为此,他有机会阅读了更多的书籍。 有一天,他对我说,他要写一篇小说,我觉得有些难。因为把控小说的体裁和结构,对一个尚读初中的学生来说,确实很不容易。但短短三个月后,他拿出一叠作文本,七八本之多,一本本正面反面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是一篇小说。小说的题目现在已想不起来了,但大概的内容还记得。那时正值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也因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小说就是以村里一个承包了村边一片大沟的人为人物原形。写了他如何承包土地,如何在这片土地里种果树,引宝鸡峡水浇灌,养鸡兔,昼夜加班加点,为鸡兔建圈舍,后来写到,因为病虫害导致果园失收,同一年,又因为秋季的连阴雨,致使养鸡兔的圈舍倒塌,使数年辛苦劳作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并引发家庭不睦,让小说的矛盾冲突进入白热化。后来,主人公力排各种阻力,不怕失败,以愈挫愈勇的精神,东山再起,最终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获得成功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的刻画也丰满生动,让我十分羡慕。 少年时代的杨彬强,衣着朴素,为人随和,而且是个热心肠,看到需帮助的同学,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但他和我相处很多,给我的印象却是一个博学、多思、才思敏捷,有文艺范儿的人。 青年:拼博、奋斗,万丈高楼从地起 农村的孩子一成年,基本上就自力更生,走上了谋取生活的道路,杨彬强是,我也是。 九十年代初,农村青年的不二出路就是去建筑队干小工,很多人的人生规划就是从小工混成技工,技工比小工挣钱多,然后安安心心,也辛辛苦苦地在建筑队干活,以此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所以二十岁左右,我们俩都开始了在建筑队干活的经历。但大多在不同的建筑队干,在一起干活只有一次。那是村里的南官小学修缮和扩建时,家里大伯承揽了活计,我恰好那一段时间闲在家里,就跟着大伯干一些递砖送瓦,和砂浆运垃圾的工作,杨彬强也在建筑队干活。 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因为学校就在村里,离家近,每天要干的活计虽然累,但却天天变换着花样,每天所做的活都会不同,而且在一起干活的都是村里人,大家都熟悉,活不枯燥,环境又熟悉,就比较符合我的性格。 杨彬强却不同,他夹着一叠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工程图纸,工余总在认真地研究。那时农村在建筑队干活的人虽然很多,能看得懂图纸的人却十分少。所以图纸上不懂的地方,没人可以请教。我手头倒是有一本图纸方面的书,是大哥给我的,但讲的却是机械方面的图纸内容,和工程图纸差别很大。于是我俩又像在中学读书时研究文章一样,又经常头对头地脑袋挤在一起看图纸,但建筑图上那些变化多端,非常丰富的符号,却实在是弄不清是什么意思。那时,我对这些图纸,也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看着看着,厌烦了,就不愿再多看。杨彬强却不,每天只要一有空闲,就对着图纸,入定一般,十分痴迷。 曾问过他为什么要学习图纸,他说了一长串的人生规划,但有些名词对当时的我来说,很生僻,说实话,我没太弄明白他倒底准备做什么。但他此后的路,却一板一眼,走的中规中矩,而且一路上扬,直至成就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知识分子。 村小学的工地活计结束后,我远去南方,寻找骨子里一直都有的浪漫情节。诗和远方听着像一幅抽像画,走近了看,其实比现实还现实,别无二选。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等我回头,再回到村子里时,杨彬强也早非当年的杨彬强,他用生动的事例,诠释了我印象里成功的样子。现在的他,身兼数职,身任西安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部主任、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高级考评员、陕西省职称改革评审组工程类专业评审专家,更已是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标专家库专家等。 他走了一条拼博、奋斗,不肯停歇的人生之路。八十年代末,刚参加工作的杨彬强虽然只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但农村孩子所特有的顽强、朴素、勤劳的精神,却让他在西安的建筑工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筑工人常常住的是临时搭建的临时工棚,冬冷夏热,吃的是天天面目相同的面片稀饭和馒头,工作起来寒暑不歇,有时为了赶工程的进度,晚上还经常要加班。 因为对工作的辛苦甘之如饴,又刻苦好学,工地上总有建筑方面的高手能请教,杨彬强很快能熟练读懂图纸。当时,能按图施工的施工技术人员很稀缺,所以他很快被任命为施工员。初获重用的杨彬强,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在施工现场指导,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实地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工程的监督管理,工期进度,成本规划和控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更加勤奋地学习行业相关知识,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学业学习,并取得了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自从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施工员、技术员、队长、技术负责人等职务。先后在兴庆路民生高层住宅楼、翔园大厦、祥和居安置基地、盛龙广场商业综合体等建筑项目中付出辛勤努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建筑领域赢得了良好的质量口碑,为西安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建筑行业工作,杨彬强无论干到什么职务,他始终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为对自己工作行为的基本标准,用来要求自己,在单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因为业务精熟,成绩突出,他先后被任命为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高级考评员、陕西省职称改革评审组工程类专业评审专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标专家库专家。事业上风生水起的他,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建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鉴定工作,并时常不避风雨,不畏艰难,下乡到基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讲座,把知识和技能带给一线最需要的建筑工人,在自己的建筑行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赢得工人们的一致好评和学院领导的高度赞誉。 中年:投身公益事业,用大爱书写人生 事业有成的杨彬强,未忘父亲关于“爱人”的教导,在西安工作期间,一直在尽己所能,帮危扶困,救助贫困和各种生活困难的家庭。 做这些事,对杨彬强来说,一直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不但亲身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也亲眼目睹了勤劳的母亲,为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白天顶着烈日炎炎,下地活动,汗湿衣衫,晚上还要在昏黄的白炽灯下,缝补顽皮的孩子穿破的衣裤。 年初夏的5月,本来是个绿叶婆娑,花树掩映,阳光透明的美好季节,但突出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国人的心。巨大的灾难,激发了社会各阶层贤良人士的爱心,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帮助汶川同胞摆脱灾难,重建家园。虽然那时的杨彬强,因为有两个在西安读书的孩子,生活也很清贫,但他毫不犹豫地把身上仅有两千块钱,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给了汶川同胞。他说:“我常带我的孩子回农村老家,他知道生活的难,所以很节俭,我只要努力工作,就不愁全家人没饭吃,汶川的孩子因为天灾,流离失舍,多可怜。虽然我捐的这点钱可能没办法给他们建起一座温暖的房子,但最少可以给他们的房子装上几扇明亮的窗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汶川同胞就能很快地抚平伤痛,重新建起幸福家园。” 也许给汶川捐款事情,让杨彬强找到了一个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合适方式,此后,工作之余,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奉献之路。年7月在得知四川雅安两名残疾人因为手术需要费用时,他第一时间积极响应,送去捐款元。年9月至年9月他捐助安康一名,扶风两名共三名大学生,坚持四年,终于让这三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年9月,扶风上宋一名农村妇女因患乳腺癌,致使家庭贫困,眼见医疗费用无着,求助社会,杨彬强知道后又一次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陆续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3万余元,帮助该家庭,让病人重燃了生活的希望。而在水滴筹平台上,他看要需要帮助的人,也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对其进行帮衬,帮了多少人,他自己心里可能都没有具体的数字。他觉得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随手相助,就像路遇摔倒的人,随手要拉了一把一样,必须的,也是平常的。 扶风县午井镇南官村,因为地处县域边缘,稍嫌偏僻,所以无论是乡村道路建设,还是村容村貌修整,都落后于其它村落。年7月,杨彬强回到南官村,看到晚上村子一片黑暗,村人晚上如果有事需要外出,就得摸着黑走,尤其是老年人出去,很不安全。就产生了要让村里亮起来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他陆陆续续为村里捐了一百多根太阳能路灯,让南官村这个古老的村庄,也终于像城市里一样,晚上不再黑暗。村里人一到晚上,也不再各回各家,各睡各觉,而是聚坐在亮堂堂的街上,谈天说地,交流各种自己知道的信息,发表自己的各种想法。有了路灯照耀,村里人的思想,好像也活了起来,亮堂了起来。后来,杨彬强又采购回来银杏树、桂花树、葡萄树苗、还有月季等花卉苗木,要让村里人也扮靓生活,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年春节前,杨彬强又出资数万元,给街上搭上了一排高大整齐的钢架,让街道看起来更统一,更美观!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扶困救危,帮扶困难人群的过程中,杨彬强始终觉得,一根蜡烛的光亮是微弱的,数根蜡烛聚集在一起的光亮,才能照得更远,更温暖。一个人再强大,力量也是渺小的,要让这个世界更多的地方充满温暖,就需要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力量,一起奉献社会。他心中的蓝图,渐渐地清晰了起来,得寻找一伙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一个团队,共同做公益事业。年5月,杨彬强经过多方联络,多方奔波,终于按自己的设想,成功发起并成立了“陕西蚂蚁爱心公益团队”,并自己亲任负责人,团队的宗旨是“奉献、感恩、友爱、互助、团结”,希望以“乐善守义,让生活充满阳光”来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 团队很快就吸引了二百多名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其中不但有事业有成,期望有一个途径回馈社会的成功人士,也有更多的,有着火一样激情的年轻人,大家因志而同,因愿而行,因公众需要共同努力。有了“陕西蚂蚁爱心公益团队”这个组织,有了更多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杨彬强在公益之路上,走的更快,所能做到的事情更多了。 在团队成立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先后多次慰问低保户、贫困户和病残家庭。资助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向学校捐助图书和学习用具,慰问危困病人、扶风交警、宝鸡和西安环卫工人。为他们送去米、面、油、洗衣粉、肥皂、矿泉水、毛巾、牛奶、水杯、藿香正气颗粒等生活日用品。先后多次举行以“花开春季,你我携手”“酷暑高温,夏日送清凉”“暖冬行动,共享感恩”“浓情感恩,真挚祝福,梦想起航”“往后余生,你最珍贵”等内容为主题的大型公益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先后开展大小型活动37次超千人,医院、医学院、医院、安康汉滨区小学、安康镇坪县、商洛洛南县以及扶风县午井镇二小、南官村、午井村、大官村、强家沟村、九家村,还有扶风县杏林镇、召公镇等村镇。受惠群众上至老人,下至小学生,包括残疾病痛患者,贫困大学生等等,为慈善活动捐款……他走过的地方,已形成一条慈善的道路,处处开满爱的花朵。“有钱做善事,没钱做好事”让整个扶风县大部分村镇享受到爱心公益者热情帮助,让贫困者、病痛者、孤独者皆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和大爱。他的捐助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对生他养他的扶风农村的回馈,还有对同样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陌生人的帮助。他的大善义举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也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和充满光明。 他们的善举是平凡的,青春是火热的,他们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凭着火一样的热情,以昂扬的斗志,迎难而上,积极践行着公益志愿者精神。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那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以忘我的精神,铺就了一条绚丽多姿的公益之路,谱写着他们如歌的人生。 这就是杨彬强,一个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个热心公益,奉献自己的关中汉子,一个满腔热情,回报感恩的人。乐善守义、心怀大爱,他无愧我心,促进更多人做好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爱,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杨彬强说:不忘初心,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将爱心公益这条路走下去。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章 年秋天,阴雨连绵,淅淅沥沥的雨,一下就是十几天,天湿地湿,却挡不住秋天丰硕的景像。苹果红了,黄桃黄了,大枣露出圆润的笑脸,葡萄粒粒晶莹,雨一停,玉米也该收回家了。 隔窗看雨,杨彬强正在思谋着下一步该做的事情。这个心怀大局、不畏艰难、热心为公、心怀善念、一心为公的关中汉子,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事业的同时,时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惦记着需要帮助人群对自己和自己团队的期望,带领“陕西蚂蚁公益爱心组织”,努力地用自己的纯良的爱心,为社会释放一份正能量。杨彬强,一个有梦想、有故事、有大爱的人,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章。他正在用自己火热的年华挥笔豪气写大爱,唯愿春风满人间! 查询/发布扶风生活信息! 查询/录入扶风全城电话! 进入“扶风万能名片”,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 扶风网络文化协会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