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众后裔修缮伯宗、伯亮两公两婆祖墓,重建登山墓道,立“苏氏祖源”碑,碑照如下:

录其原文:

苏氏祖源

树有根、水有源。苏姓原属地名,即扶风郡今陕西咸阳县东“百家姓”:注居武功郡,今陕西东四十里。苏氏来源据史书记载,高阳即颛顼的玄孙陆终的长子昆吾封苏地。其裔孙忿生於周武王时为司寇,被封於苏国,迁都於温今河南温县西南,公元前六百伍拾年,苏国为狄所灭,子孙就以国为姓,称为苏氏。

都安板城苏氏源於始祖苏禄公即苏文瑾约于一四七八年生,原籍凤翔府洛阳县,即今的洛阳市,后迁到山东青州府,即今青州市玉匣堂,生三子,长子伯宗,次子伯亮、三子伯林又名伯灵。于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朱厚聪帝嘉靖六年即一五二七丁亥年,因广西第九土司官芩猛反朝,王守仁奉令率军南下到广西思恩府、田州府即今田东、田阳等地征剿芩猛叛乱,而我祖伯宗、伯亮两兄弟随军南下,因有战功被封为五品官,卜居东兰,后奉令驻守安定司要津红渡,即今都安澄江红渡村,而在红渡板城遂家落业,于此而形成都安板城苏氏。

关于祖源地名,笔者注:

1、祖源地名有山东青州“玉匣堂”、“野鸭塘”、“玉匣村”等不同记载,都安红渡丹河山伯宗、伯亮光绪三十四年碑载“祖乃原籍江南苏六公之长子也后移山东青州府玉匣堂”,上林县巷贤镇苏村七世祖光前公葬巴吕山民国七年碑载“太始祖讳光前原籍山东野鸭塘”,苏骠、苏达民等年8月编印的《上林县巷贤镇苏村苏氏定先公宗支谱》记录为“山东省青州府玉匣村”。而“玉匣堂”与“野鸭塘”谐音,笔者认为同指一地,“玉匣堂”是“野鸭塘”的文雅表述。

2、有部分宗亲认为,“玉匣堂”因有个堂字,且寓意典雅,以为“玉匣堂”是伯宗、伯亮支系的堂号,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伯宗、伯亮后裔各家各户的“纪念堂”,如上书堂号主要还是沿用“武功堂”这个总堂号。

3、“原籍江南”指的是哪里?江南是泛指江南地区还是江南省?这些我们尚无从知晓。据百度百科: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4、“原籍凤翔府洛阳县,即今的洛阳市”,这一表述与“原籍江南”并不一致,苏醒撰《中国苏氏演志通书》年版,使用是“原籍江南”的表述,与伯宗、伯亮光绪三十四年碑载相同,至年才立碑使用“原籍凤翔府洛阳县,即今的洛阳市”这一表述,这说明截至年所能收集到的族谱、碑刻资料并没有“原籍凤翔府洛阳县,即今的洛阳市”这样的文字记载。明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清沿旧制至康熙九年(),府治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辖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郿县(今陕西省郿县)、麟游(今陕西省麟游县)、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宝鸡(今陕西省宝鸡市)共7县,陇州(今陕西省陇县)1散州;凤翔府没有下辖“洛阳县”。

5、目前笔者没有更多的资料能够实证苏六公的真实祖源地名,仅录并注以存。

附注:上述苏氏祖源碑刻文字勘误:“朱厚聪”应为“朱厚熜”,“芩猛”,应为“岑猛”。文中的“苏禄”,另据红渡板城伯宗墓光绪三十四年碑文记为“苏六”,除碑刻原样抄录外,笔者均以最早记录的“苏六”为准。“因有战功被封为五品官”一说将另文探讨。

摘录《广西民族研究》年03期,覃圣敏《广西覃氏祖源辩正》,作为参考:

……再看“野鸭塘”说。据《上林县志覃氏族谱》,覃氏祖先“本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但宜山、宾阳的一些族谱则认为,覃氏祖籍为“山东青州府蒙阴县野鸭塘”或“益都县野鸭塘”。有趣的是,除覃氏以外,其他许多姓氏的祖籍也与“野鸭塘”有关。别的书不用多查,就从《上林县志》来看,谭氏祖先十三府君“于宋季由山东野鸭塘宦游广西”;卢氏祖先卢重义原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野鸭塘人”,于明代永乐年间(~)“以总兵来官广西”;杨氏祖先杨基“本山东青州府野鸭塘人”,“于万历(~)初来官柳州”;姚氏“其先山东青州府下鸭塘人”,“明末来居宾州”;苏氏祖先苏伯宗、伯亮“本山东青州府野鸭塘人”,“明时随王守仁来征广西”;张氏祖先张均和“本山东青州府野鸭塘人”,于洪武时(~)“谪戍宾州”,如此等等。看来,“野鸭塘”的名气似乎很大,要不然,为什么都说是来自“野鸭塘”呢?上林的李家族谱也说其祖籍是山东青州府“野鸭塘”或“演乐堂”,李家也曾专门派人到山东省青州市,仔细查阅了《青州府志》(共十三册)和古今地图,还到当地民间查访,但都找不到“野鸭塘”或“演乐堂”。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并无“野鸭塘”之名,可知“野鸭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再从逻辑上分析,前引各姓氏祖先原籍的“野鸭塘”,属县各有不同。有的说是益都县,有的说是蒙阴县,有的干脆不说属县,只说“府”,甚至只说“山东”,可见其使用地域的广阔。难道“山东”或青州府各县到处都有“野鸭塘”吗?这是不可能的。再从时间来看,来自“野鸭塘”的人,最早为北宋狄青征侬智高的时候,最晚为明末,可见其存在时间的久长。难道从北宋到明末的数百年间,野鸭塘都源源不断地往广西派人吗?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由野鸭塘应用地域的广阔(由今山东省中部的南北,扩大为山东省全境)和应用时间的久长(由北宋狄青平侬智高到明末)来分析,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原来在山东某地可能真有叫“野鸭塘”的地方,也可能真有某氏某人确实来自山东某地的野鸭塘,而且影响还可能比较大,因而为他人所仰慕。但是,当很多人都说来自“野鸭塘”时,真假就难以分辨了,可以肯定,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冒充、假托的。

苏振君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