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许石林(ID:wlxushilin),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介绍 许石林,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集记者、评论员、专栏作家、撰稿人和电视嘉宾主持人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现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烹饪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主要著作 《桃花扇底看前朝》《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 ■人错不成圣,马错不成龙。 言立身行事需万般谨慎,人要有希贤希圣之心即上进心,不可放任堕落,自甘下流。 ■说出不算,做出便见。 言与人交,不重口诺,重践行,看结果。 ■官不入民房,父不入媳房。 此官须是爱民如子之父母官,官不入民房,不扰民,民亦无事不履公门;公公不进儿媳妇的房间,有事听儿与媳禀报,不轻贱放低身份,又防嫌隙。 ■官打民不辱,父打子不羞。 此须是爱民如子之官,责罚犯错细民愚氓,意在惩戒、教导之,非示辱也;父爱子,子有过,父责打,使其成长,用心仁爱,故子挨打不应记恨。 ■龙多了天旱,媳妇多了怕做饭。 人心自私,人多了,一个靠一个,不愿意干活,会偷懒。故儿子多,娶媳妇多,家长应当会管理、调教。 ■想争吵,办个小。 男人不应讨妾、找二奶,甚至不应该老夫少妻,否则会闹出许多矛盾,没完没了,日子过不好。 ■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子孙胜过我,要钱做什么? 不用解释了吧? ■四十不发,穷根扎下。 此古人“四十、五十而无闻,斯不足畏”之意。用张爱玲的话说:“要成名呀,趁早。”这是对一般人而言的,鼓励“万般事趁少年为”,珍惜年华,勤苦砥砺,不要虚掷光阴,失去机会。也劝人安分,不要非分妄图。与大器晚成并不抵触。 ■穷是本等富是命。 拙作《幸福的福,幸福的幸》——何谓幸?非分之得谓之幸。即常分都是穷,偶尔得之,稀少得就跟非分所得一样罕有、不应该得似的。富是命——劝人安分守己,不做非分幸民以至于作奸犯科,或弃本而事末贱以求富云云。 ■媳妇要好娘家转,伙计要好年年换。 媳妇在婆家受拘束,毕竟不如在娘家放松,所以时不时要让她回娘家呆些日子,即“熬娘家”。盖人与事,久则弊见,继而生厌,彼此嫌隙,酿成怼怨。要给对方一个放松、整理的机会和空间。就跟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要外出旅游,换换环境一样。伙计即雇工,时间长久则熟悉掌握商号的规律,容易成老油条,怠惰偷懒,所以要常换。如今,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亦此意也。通过培训,使人更新。 ■天旱了刮风,人穷了造谎。 以天气比兴,人穷志短是常态;人穷志不短,非贤良不能为。当生存成了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二者合而为一,人就会抛弃道德伦理,历史上遭遇荒旱、战乱,人相食的事,屡见于史书。 ■打的亲,骂的爱,不打不骂见的外。不厮打不成弟兄。 劝亲人之间,不要因为日常生活的矛盾而疏远、记恨。人与人,只有有缘才有事,有事才有交流,有交流才有矛盾。要豁达,不要计较。 ■父少不下子的媳妇,子少不下父亲的棺材。 儿子娶媳妇,是父亲的责任,当地人说手续,给儿子娶了媳妇,俗称卸了手续,要办好这件事儿,不容易。娶个好媳妇,旺三代。这可不是抓阄儿那么偶然的。是积修来的。给父母养老送终,是儿子的责任,戏词里也唱:“葬了父埋了母黄金入柜,不葬父不埋母天理难容。”说的是子要尽孝道。 ■吃饭穿衣量家当。 量入为出。不要提前消费,不要为了面子购买自己的收入不能长久支撑的奢侈品。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 过日子要会筹划、精打细算,保本增盈,不用身家去非分冒险。 ■男子吃饭,狼吞虎咽;女子吃饭,细嚼慢咽。 男女应该各有各的吃相,若男孩子吃饭过于细嚼慢咽,则会遭到家长训斥;女子吃饭过于粗放,也会受到母亲的指责。 ■蒸吃省,烙吃饭费,连锅下面才得对。 节省之意。蒸馒头,用发面,与烙饼相比,节省;而擀面条连汤吃,更节省。 ■十件单,抵不住一件棉;十件夹,抵不住一牡拉。 冬天应穿棉衣,不要为了好看穿单衣,单衣再多也不如棉衣保暖;天气还不太冷的时候,穿夹衣,但夹衣再多,也不如一件薄薄的棉衣,牡拉:稀薄棉衣。 ■女人俏,三分孝;骡马快,一升料。 女人平常穿衣,应以素净为主,才好看耐看,如过于浓艳,并不好看,又给人看贱;要想让骡马有劲儿快跑,应该在草料中多加点粮食细料。 ■哥东弟西,老三出去。 此据陕西房屋朝南而言。弟兄多,分家,老大应得东边房屋,为尊;老二得西边房屋,为卑。又有所谓“长子不离老庄,次子不离马坊。”,亦此意。至于三个以上的其他弟弟,要单独分出去另外盖房,开枝散叶。 ■女死连根烂,男死还一半。 旧时婚嫁,纳彩即男家送彩礼给女家。未迎娶期间,如果女的死亡,彩礼不退还给男方,男方也不应该索要,若女方退给男方,男方也要拒绝接收——道理上,女方不是悔婚,是人死无奈。男方若索要或接受退还,则不仁;若男死,女方应至少退还男方一半彩礼——男方人死,已经惨甚,女方退还一半,兼有慰恤之意。否则不仁。见敝乡有豪迈者,全部退还,并让女儿认男方家长为干亲。 ■骂人休揭短,打人休打脸。 骂人打人,皆泄愤报复,但应有底线,要照顾到对方的脸面和尊严。因为即便是打骂,看似冲突激烈,最终要回到讲道理的层面。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旧过如旧疮,若无底线,揭对方旧疮,不给对方留脸面,置对方于死地,则双方失去讲道理的底线,彼此变成无理性的仇恨和相互报复,必然两败俱伤。凡事,给对方留底线,就是给自己留空间。 ■轻车避重车,炭车避瓮车。 此旧时民间交通法规或伦理:路狭相遇,车与车、人与人,据此避让,若发生事故、产生矛盾,公议也据此讲判。轻避重易,反之则难——拉煤的车也很重,甚至比拉瓷瓮瓦缸的车还重,但是,拉煤车虽重,却相比拉瓮缸的车经得起一定程度的碰撞。引申开来,人当怜恤比自己弱的一方,不应抢占弱小者的机会,不应恃强欺弱。大不与小计较,上不与下计较等等。 ■有千年邻家,无百年亲戚。 言邻居应当和睦相处。亲戚虽是血缘,但因在别处,不如邻居急则可相依。加上亲戚有血缘伦理维系,即便有误会,也有机会消弭。或者一般中途有矛盾误会,彼此逐渐冷淡,很少有走动百年以上的。而邻居,则世代屋连基、地连畔,加上无血缘纽带维系,一旦发生矛盾,处理不好,相互伤害,影响彼此的日子。所以要加倍珍惜与邻居的关系。 ■亲不亲,财帛分。 人跟人的关系怎么样,一有财帛即经济上往来,就看出来了。 ■人当贫时休追亲,因为追往贱了身。一样礼物都拿上,主人还有两般心。 亲戚讲究礼尚往来,人贫困时,要谨慎与富亲戚走动,因为有来必有往,而富人一般难免流露骄矜之色,贫者自己也容易敏感自卑,所以,贫者自然产生被人轻贱的感觉或错觉。若真遇到势利的富亲戚,你给他带上与别的亲戚同样的礼物,你感觉他看你的心态与看别的亲戚还是不一样。此处意在提醒人要自爱,勿曲意攀附富贵,珍惜尊严,只要尊严在,一家虽贫,也终会有振起的那一天;若不顾尊严,无耻攀附,沦为下贱,则永无振作之日。同时,富人也要据此理解贫者的心态,谅解他们的过敏和自卑,与贫者往来,更须讲究分寸尺度,不可大意轻慢,一切以礼数周全,保护对方的自尊心为要,避免由于疏忽使对方误解,造成伤害。此正所谓“富而好礼,贫而无谄”。 ■想淘气,领班戏。 戏班子从来是非多,固然。管理剧团是非常麻烦的工作。没成名的演员好管,成了名的角儿,他的交往广泛,与上层交往深厚,所以外力常常会干涉剧团的正常管理,如此对他人就造成不公平,于是戏班就很难以规矩格人。戏班是非多,戏曲爱好者票友圈是非也多,甚至更多。所以,京城名票刘曾复先生曾说:我太爱咱们的戏了,可我太讨厌这一行的人了。从前又有老话:“吃饭不看灶台,看戏不进后台。”意思是不要陷入太深,太靠近,好好当你的观众看戏就行了,陷进去容易惹是非,弄得连看戏的心情都没有了。以某之愚见:戏曲等艺术,是将人从生硬的现实世界用性情拯救出来的方式,所以,喜欢戏的人,越浸染得深,越不免性情,如果不能以诗书束之,则会满嘴炮火车,说话随便,炫己之能,矜人之不能,表达又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偏爱某派某角,捧为神明,而过分诋毁他派他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皆性情使然,非理性也。如此容易得罪人,进而造成彼此得罪、彼此伤害。所以,不管是领导剧团,还是经营票房,不可不知此旧俗语。 ■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亲戚由血缘之义维系,若财物交往,即落入利益计较层面,财货往来顺利,则皆大欢喜,而多数由于误会而滋生猜忌,由彼此猜忌而生嫌隙,由嫌隙而矛盾,甚至绝交。所以,非不让亲戚之间有财物交往,只是提醒须谨慎为上,任何时候要多考虑对方,庶几无差。如果上海彼此感情,则宁愿无财物往来,即不共财。) ■争气不养家,养家不争气。 一个人,成家养家是责任,就不能任性,凡事应多计较利害,不能随便与人争讼打官司,要学会忍耐。官司打赢,也未必对你有好处。从前又有老话:“赢官司少打”——赢了官司,但很可能输掉了别的更重要的东西。不争气,当然是有底线的,不是一点都不争气,此说意在提醒,裁抑,不鼓励轻率地争无意义的闲气。古人说,求富贵利达者不见于妻妾。意思是,男人堂堂为一家之主,在外吃苦忍辱,妻儿如果亲眼看见男人忍辱折节事人的情景,是不忍心吃男人挣回来的饭的。 ■事大事小,见官便了。 官须是办事公正的官,衙门也是公道所在。所以,人与人,无论有多大的纠纷个争讼,到了官府,一经审断,自己尽量接受判决,不必再纠缠闹事,不必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求结果不可,凡事要想得开。衙门、官府的审判,就是规则所在。人生在世,要自觉维护规则、法律,这才是最大的公道。当然,当衙门官府一直不公道,一直枉法误判,你可以换衙门、换官府。 ■天高皇帝远,拳头便是知县。 有些地方,官府管理不到位、政权难以下逮,如生存在此类地方,或经过此类地方与之有来往,须识时务,不要硬碰,不吃眼前亏。同时,新官员到任此类地方,要深谙此地江湖,方能因势治驭。需有宋朝柳开、张咏之类的手段。 ■蝗虫吃了田,少不了雇工的钱。 老板不能因为别的原因克扣或延迟雇员的工钱,要知道雇工一人维系一家之生存,一经克扣短缺,则一家无食。所以,即便是天灾,也不能短少雇工的工钱。天下没有先保障老板的利益丝毫不损,再考虑员工的道理。 ■家有升合粮,不做娃中王。 言旧时私塾蒙童馆即初级教育教师不易做——教书管孩童,颇淘气受累。学童稍有进步,则另择名师,日后有所成就,能记住开蒙老师的,没有几个人。自古做老师的,最怕的是学生见异思迁,老师不会埋怨学生,因为这正是学生还没有成长好的特征。但是,老师会因此不免伤心沮丧。此话同时提醒家长、学生:要尊师重教。 ■货值当时下,地卖连畔价。 时令货物价高,天时也;连畔的地以其方便耕种卖得贵,地利也。 ■吃饭先喝汤,省得问单方。 看来吃饭前喝汤,并非只有广东人。先喝汤对身体有益,应当是经验之谈。 ■见人不见人,先看掺面盆。 旧时看某家人主妇是否能干、爱干净,看一下厨房就知道了。厨房收拾得干净整洁与否、东西放得是否妥当等等。若给儿女事先悄悄查看婚嫁的意向,就先看对方家庭的厨房,即可知这个家的生活质量与为人的修养。旧时家庭厨房是主妇主持,下得厨房是女子四德之妇功,今日虽不主张把妇女拴在厨房,但一个合格的女人,职业女性不一定会做饭(争取会做饭),但一定要知道要求和标准。 ■若要不害病,地方打扫净。 不解释。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男子脚肿,女子头肿,必危。乡下见人久病,若出现这种情况,多着手预备后事。 ■眼痒烂,疮痒散。 眼睛若发痒,不可大意,会有眼疾。疮将痊愈,必然发痒。 ■人生人,吓死人。 言妇女生产,其状危惨骇人,所谓受难。为儿女者不可不知。 ■四十五,人娘母。 小儿生下来一个半月,即能认亲。 ■三翻乱坐九爬爬,十二个月叫达达。 正常的话,小儿三个月能翻身、六个月能坐,旧九个月能爬,到了一岁,就能叫父亲(达达)。叫妈妈则更早,似是人之本能,故不言。 ■七岁八岁,猫狗见不得。 小儿七八岁,最淘气。 ■袼褙荞麦灌耳子糜,月里娃娃得下疲。 荞麦地土皮结甲硬如袼褙,糜子苗出如马耳,应用水及时浇灌;小孩子在月子期间,如果照管不好,得了胃病,不容易治疗。照顾婴儿,要格外小心,不可太饱,以免积食伤了胃。 ■小儿安,受饥寒。 小孩儿不宜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否则易得病。许多孩子得病,都是由于家长过于用心溺爱、呵护过度,应让其受稍稍的饥饿和寒冷。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叫你商量事。 孔子年寿七十三,孟子年寿八十四,以孔孟之年寿为标准,老年人至此岁数,儿女当格外照顾,不远游。家中必备现金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九三,冻破砖。四九五九,冻了锅里稀粥。 最寒冷之时。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气候之。犹记得村中老人树下闲坐,不经意间,感叹节气变化,念此一句,顿觉秋意自天边而来,其声音意味,为任何声音艺术家所不及。 ■六九半,冰雪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 天转暖。行走身热,脱掉外衣,或披或搭。 ■七九八九,阳坡里看绿。 向阳地面,草木先萌,绿意莹莹。 ■二八月,乱穿衣。十一月,穿齐备。 二八月,一日之内,天气无常,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穿衣各异。至十一月,天气寒冷,一律穿棉,无差别。 ■过了五豆,长一斧头。过了腊八,长一杈把。过了年,长一椽。过了十五,长得没摸儿。 言岁时:腊月初五,食五种豆子做的饭,称五豆。白昼稍长。过了腊八节,白昼就更长一些。过年春节,白昼又长;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白昼长得就没感觉了。 ■十月天,碗里转,好婆娘做不下三顿饭。 白昼时间最短,白天还没怎么做事,天就黑了。同时提醒,做事要麻利快活,稍微一拖延,就耽误了。 ■年怕中秋月怕半,日头怕的晌午端。 一年到中秋,如一月到月中、一日到正午,剩下的时间就感觉过得特别快。所谓流年似水,光阴如箭。人亦如此,少小只觉时尚早,流水年华春去渺,等到年过四十,以后的时间就感觉过得非常快。笔者刚大学毕业,在电台当文学节目编辑,那一年请张家声先生录制节目,间隙与张先生聊天,先生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常常半夜突然醒来,心惊肉跳:唉呀我都五十二了!我都五十二了!”至今先生的声音犹在耳边,可是,二十多年倏地一下过去了。那一年跟王子武先生聊天,先生年过花甲,我说他退休后仍能有大把时间专心创作,先生幽幽地用陕西话说:“六十岁以后的时间再多,恐怕也不能和六十岁之前相比,毕竟人的身体各方面,嗯……”转眼,先生已经八十高龄。想起古人的两句话:“从古诗惟天来好,万般事让少年为。” 注:本文原标题为《那些万古不易的真理——陕西俗话辑解》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