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魅力无限的传统游戏活动

文/薛立兴

  贫困的生活,哪能剥夺岁月的欢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和众多农村少年儿童一样,从小耳闻目染,沉浸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游戏活动之中,这种魅力无限的传统游戏活动时至今日,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老鹰抓小鸡”游戏

  那是我刚上村小时的故事。放学之后,在堂哥的带领下,我们十二三个小屁孩玩起了当时盛行的“老鹰抓小鸡”的传统游戏活动。堂哥让一名敏捷干练的小娃扮“老鹰”,他扮领头的“老母鸡”。孩子们依次排着长队扮“小鸡”,我站在堂哥身后抓住他的衣服,其他孩子依次抓紧前面孩子的衣服,队刚排好,“老鹰”这时猛扑过来,“老母鸡”张开双臂,左挡右拦护着身后一群“小鸡”。“小鸡”队伍个个想尽办法,不让“老鹰”抓到自己。“老鹰抓小鸡”这一传统游戏活动整个场面奔放热烈,既提升了孩子们的团结协作、以变应变能力,有锻炼了少年儿童的精气神,给当时贫困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滚铁环游戏

  在我上村小的时候,“滚铁环”游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一。当时,我们制作“滚铁环”的必备器具仅有两件:一是铁环。用的是废弃的木桶铁匝子;二是引导铁环滚动的手握器具。用一根一米长短的竹杆,其顶部用约10公分长的8毫铁丝折成的弯勾,把铁环放在弯勾中间,一只手把铁环向前一推,另一只手握着引导铁环的竹杆铁弯勾跟进入轨,铁环就随推力滚动起来了。上学途中,我们三五成群沿着通往学校的道路滚着铁环,一路欢歌;课余时分,我们三三两两在学校操场滚着铁环,愉快欢乐的转着圈圈;放学之后,我们在村庄麦场滚着铁环,惹得弟弟妹妹小哭大叫,喊着跟着哥哥姐姐的身后跑圈……。真是一副鲜活的天真无邪的童趣游戏画面。

“赶毛驴”与压气球游戏

  在儿时的众多游戏中,我们自小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最富魅力之一的游戏活动就是赶“毛驴”和“压气球”了。这种游戏活动先制定规则,按照剪刀、石头、布论胜败的方式确定参与顺序。然后,以次序座庄。首座庄者,用一块旧币大铜板(或银元)赶脚。其余参与游戏的人把铜钱(旧币)压在约五至十米左右的线内。如果赶脚者把铜钱(或银元)滚动时压了铜钱或银元,能用尺子量到钱币,这些钱币归座庄者(丈量时有两把尺子,一把是赶脚人拿的较短的尺子;一把则是压钱人拿的较长的尺子),如果铜钱用压钱人的尺子能量到,赶脚者必须赔偿同样的钱币。这种带有随机性赌博的游戏活动,使赢者皆大欢喜,输者垂头丧气。

  赶“毛驴”游戏完毕,为了调和气氛,我们又玩起了“压气球”的游戏活动来。这种游戏起先由每年春节前杀猪宰羊时,取下猪羊尿泡,然后吹大封闭,脚踏尿泡演变而来。其游戏规则是:竞赛双方,分成两组,每组四至六人,每两人为一搭档,用一只气球放在参赛双方各一挡代表的胸口前,然后两者用力拥抱,以先压破气球者为胜。这种调和式的游戏活动,惹得全场观众笑声喧天,皆大欢喜。因而也成为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解除沉闷、丰富生活、调节情绪不可或缺的游戏活动之一。(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忆昔传统游戏活动精气神

文/薛立兴

  少年儿童好幻想、好玩耍是天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生活贫困,食不饱肚,但人们身累心不累,思想负担相对较轻。苦中做乐,自娱自乐的传统游戏活动层出不穷。忆昔业余游戏活动,还可讲出以下难以忘怀的故事。

打鸟雀,扭咪咪

  堂哥领着我们一帮小兄弟,每人手执如大人拇指粗细的树枝杈做成弹弓基本骨架,然后用家里废弃的架子车内胎或皮筋剪成一指宽的两条对等的皮筋;再用二寸长一寸宽人造革或猪牛皮一方,将其系在皮筋两端,再用细线绳将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木杈上,伙伴们打鸟雀的“武器”弹弓制成了。嗣后,堂兄又领着我们捡拾杏核大小的石子,每人各备一二十粒。“枪弹”齐备后,村里村外的树上鸟雀就不会安生。当时,我们人小总是打不准。长我三岁的堂兄力气较大,眼力很准,只见他将一粒石子夹在弹弓皮方中间捏紧,用力后拉,弹弓皮筋拉长了近七八十公分,猛一松手,“嗖”一声,石飞弹出,树上一只鸟雀应声中弹落地。从此,堂兄在村中誉为“弹弓王”。在弹打鸟雀中,我们不但享受了传统游戏的乐趣而且也锻炼了胆量臂力。嗣后,坚持数天,堂兄和泥巴将鸟雀剖肚导肠全裹之后,在大火上烧烤,也解决了我们这伙兄弟的肚饿之饥。

  阳春四月,柳絮飞扬。堂兄领着我们一伙穷兄弟爬上村西涝池岸边的大柳树,折新发的柳条。然后,将柳枝放在明火上烘烤,再用力扭动枝条外皮,抽出鲜嫩的木芯,再将柳皮按一至二寸长短剪裁,捏扁剪口,用门牙去除前端嫩表皮,嗣后,噙在上下嘴唇之间,微微用气,边走边吹,音调悦耳,模仿电影或秦腔戏中的音乐,十分有趣逗人,给清新的村庄田野带来了欢乐的笑声。

摔响炮,打“排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极为贫困时期,父母没钱进城给孩子们购买玩具,只能给下一代传授一些古老的传统游戏活动方式,譬如摔响炮。黄土就地取材捏成泥团,各自分成拳头大小,再将泥团捏成小碗形状,边沿厚底部薄,置于掌心翻转用力摔向石板平面,使气压将泥碗底部穿透,形成不规则的发音洞口。这时,陪伴的小朋友撕下自己所持泥团一部分,捏成薄饼,去补破洞,直至泥团全赔进去为止。这真可谓苦中作乐的游戏活动方式,既没有成本,又环保易学。

  打“排娃”则更为简便易学。这种传统的游戏活动方式,用废弃的砖块若干,再将砖块间隔直立排列成行,我们一伙小学生在大一点的孩子带领下,列队玩着距派头砖二三步远,竞赛双方各选一名代表,用脚尖挑起半块砖,用力射向派头砖,精准者会将头砖击倒,在砖块如骨牌似的受到撞击后,纷纷倒地,游戏就算完成了一局。若未击中者,则由自家队中另选一名代表接替进行。当玩的浑身冒汗,饥肠响肚时才结束游戏。

逗“鸡头”、飞飘儿

  忆昔我们这一代年逾花甲的人,虽然在小学初中时饮食和住宿条件艰苦,但业余进行的传统游戏活动方式则比较丰富多彩。比如,每逢节假日或课余,就玩起如逗“鸡头”等各式各样的传统游戏。伙伴们相对站立,呼天喊地,逗“鸡头”者各盘曲一条腿用双手扶起,盘腿关节成鸡头状,相互单腿跳跃碰撞,持续时间长,不掉腿或摔倒者为胜方。此传统游戏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克服困难,不畏强手、勇往直前,争强好胜的精神,又锻炼了身体。

  饭后茶余或学校放假期间,我们一行总是脚手不失闲,在池塘水库边上总想玩一些意想天开的游戏活动。三五成群,随意比赛,看谁能在水面上飞飘儿的水花次数多。其实这种活动十分简便,仅用手掌大小的薄瓦片,撸起袖子,手执薄瓦片,伏身顺水而奋力摔出,由于水的浮力和抛物速度一起一落,瓦片飞至池边或水库中间。如此方式,轮番竞玩,好不开心。丰富多彩的传统游戏伴随我们度过了艰苦的春秋岁月和如梦幻般的校园生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斑鸠菊注射液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