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玩过的那些游戏 文/冯高明 打毛蛋 找几块碎布,缝制成拳头大的圆球状,里面塞上些滥套子(旧棉絮),就叫做“毛蛋儿”。参加游戏的伙伴们分成两组,通过“猜包猜(即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家进攻谁家防守。划一四方形球场,四角各设置一个“垒(画一圆圈)”;类似于“棒球”,所以又有人把打毛蛋又叫打棒球。防守方选出一名投球手站在四方球场的中间点上,其余队员散布在投球手的身后,一般呈多层半圆状散开做好接球的准备。进攻方队员排成队,站在四方球场的一个角上,面向防守方的投球手。进攻方的第一个队员伸出右臂,攥紧衣服袖口,当防守方的投球手投出球后,抡圆右臂,将球(毛蛋儿)击出,击得越远越好。击完以后立即沿四方球场的一边快速跑向第一个角即第一垒,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继续跑向第二垒。防守方的队员在进攻方击出球以后,先是想尽一切办法从空中接住球,如果接不住,就得从地下去捡会费时间的,接住或捡到球以后要迅速将球传给离第一垒最近的防守队员,在对方击球队员还没到达第一垒之前,用球将第一垒占住,进攻方进攻失败,双方交换位置。否则为进攻胜利,由进攻方第二个队员出场击球,当第二个队员击球后,第一垒上的队员要迅速跑向第二垒,给第二个队员腾出垒来,以此类推,此时,防守方队员接到球以后,可以占住任何一个无人的垒,占住以后为防守胜利,如此,游戏会越来越激烈。如果进攻方的队员全部跑完四垒而没有失利,则全赢,开始第二次游戏,仍为进攻方。 踢靶儿 找一个四方形的瓦片(最高级的当属木片)为靶儿。在地上画一个九宫大方格,又左下角数起为第一格,往上为第二格,到左上角为第三格折过来为第四个,向下中间一格为第五格,向下为第六格,折向右下角为第七格,往上为第八格,到右上角为第九格。第八格中间画一圆圈为黄河,第九格内画一对角线,对角线中间画一小圆圈,把第九格分为五份,中间圆圈为10分,其余四份由近到远分别为2分、4分、6分、8分。至少要两人游戏。第一个游戏者站在第一格外下端,将靶儿越过第一格扔到第二格中,然后单腿跃过第一格,一旦进入九宫之内,悬起来的另一只脚就不能着地,用着地的一只脚去踢靶儿,将靶儿踢向第三格,以此类推,按次序一格一格踢到第七格,然后将靶儿越过第八格“黄河”,踢向第九格得分区,靶儿停在第九格哪个小格内,小格是几分格就得几分。然后轮第二个人来踢……,几轮过后看谁得分多谁赢。有几分类似于如今小朋友玩的“夹沙包”。要求始终单腿跳跃,不得双脚着地,不得踩线,靶儿不得停在线上,更不得停在“黄河”里,一旦违规以0分记,一旦靶儿掉进“黄河”前面的成绩全部作废。 打三角 类似于现在的小朋友玩的打包,只是我们那时纸张奇缺,只得用一张废纸折成等腰三角形来玩。后来演变成用香烟盒折三角来玩,那时候纸烟都是平装且不带过滤嘴,将纸烟盒子打开后成一张长方形的纸,两角对折后其余两角只能折成半截子,这样折出的三角形一面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一面就有一个角不到位呈半截状。至少两人游戏,一个将一个的三角打翻过为赢。纸烟盒当时成了孩子们的抢手货,最好的上等品为“中华”“金丝猴”,很难找到,其次为“大前门”,“大雁塔”,一般多为“宝成”,还有“黄金叶”“恒大”“小雁塔”等等,次一点的为“羊群”,最次的为“经济”。这是按纸烟的价格分类的。羊群烟一包为9分钱,经济烟一包7分钱,烟盒上只印着红色的“经济”二字,其余全白。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叫做:“省中华,县前门,公社干部抽宝成,大队干部抽羊群,小队干部纸纸拧。” 打尜 取一直径1-2公分的木棍,截取5公分左右长,两端削尖,成为“尜”;再找一宽5公分左右长一尺许的薄木板作为“尜板”。两人以上游戏,玩时,将“尜”放置地上,自然会一端翘起,用“尜板”用力敲击“尜”翘起的一端,使尜蹦起来,再用尜板用力煽打蹦起来的尜,使尜飞向远处,比赛看谁打得远,远近一般用尜板丈量,十尜板长为一匹。敲击尜、煽打尜,是一个快速的连续动作,动作既要用力又要敏捷,集技巧性、力气性于一体。 打猴 类似于现在小朋友玩的陀螺。从一直径三公分左右的木棍上截取三公分左右的圆柱体,一端削尖,呈圆锥状,一端保持圆柱状,成为“猴”,有些手巧的伙伴还在“猴”的尖尖处镶一颗架子车钢珠,以利于转动。找一根一尺来长的细木棍或者竹竿子作为鞭竿,鞭竿一端系一段二尺来长的布条作为鞭稍。玩时,用鞭稍将“猴”的圆柱部位缠住,一手执“猴”,一手执鞭竿,迅速扬起鞭竿,抽动鞭稍,使“猴”落地后转动起来,再迅速用鞭子抽打“猴”,使其不停的转动,比赛看谁的“猴”转得欢转得时间长。 打棍 两人对打。每人手持一根一米来长的棍子,同时动作,先在地上敲击一下,发出“咚”的响声,在举起棍子相敲发出“嗒”的响声,再反复两次。三次过后,棍子不再敲地,而是先下后上互敲两次,这样连续动作,两根棍子发出“咚嗒、咚嗒、咚嗒、嗒、嗒”的响声,很有节奏感。这是普通打法,还有技巧性高的打法,如转身击打,抬腿击打,举过头顶击打等等。 打瓦儿钱 捡拾若干烂碗片,俗称“瓷瓦片片”,打磨成圆形像银元一样,叫“瓦儿钱”。在地上挖一小土坑,参加游戏的人各自拿出一片“瓦儿钱”,摞在土坑中间。各自再拿一片打磨成圆形的小瓦片,身子站直不能弯腰,用小瓦片去击打小土坑中的“瓦儿钱”,每人击打一次,以将“瓦儿钱”击打出土坑为赢。一轮过后,土坑中若还有“瓦儿钱”,继续轮流击打,以全部击出为止。 官打捉贼 四人游戏。找四张比扑克牌略小的正方形硬纸褙子,上面分别写上“官”“打”“捉”“贼”四字。由其中一人奋力将四张纸牌抛向天空,待纸牌落地,参加游戏的四人迅速捡拾,每人只许捡拾一张,捡到“官”字者为县官,捡到“打”字者为县官手下的衙役打手,捡到“贼”字者为逃犯要即刻逃跑,捡到“捉”字者为捕快或者叫捕头要迅速追赶捡到“贼”字的逃犯,捉住后押送到“县官”处,“县官”根据捉拿“逃犯”的难易程度判处“逃犯”的“刑罚”,即“打手掌”,易者打一下,难者打二到三下,由“捕头”拉住“逃犯”的手命令伸开手掌,由“衙役打手”执行“刑罚”打“逃犯”的手掌。 狼虫虎豹 剪取扑克牌大小的硬纸板24张,将“狼”“虫”“虎”“豹”“棒”“鸡”六个字各写四张,共24张。其中虎吃豹、狼、鸡,豹吃狼、鸡,狼吃鸡,鸡吃虫,虫嗖棒,棒打虎、豹、狼、鸡。玩法:两人游戏,将做好的纸牌洗好,背朝上,每人揭一张轮流揭取,揭完为止,到手的牌不能乱了揭取时的顺序,不能偷看纸牌上的字,各持12张牌。揭完牌后,从手中的牌最底下或最上面取牌出牌,按上面“谁吃谁”的规定比大小,谁大则出出来的两张牌归谁,依此类推,直到最后看谁得到的牌多,就算谁赢,也可玩到一方手中无牌为止。 摩马 取一根扫帚棍(扎扫帚用的细竹子),截取一拃长两节,用刀子削成尖状(马耳状),栓在一根长约半米的缝衣线两端,把缝衣线绷紧,将两节细竹节钉在地上,外露一半,使缝衣线稍微离开地面即可。摘取蒹蒹草抽出来的穗两个,将穗花拍成扇形,从中间分开,将穗柄留三、四毫米折成低头状,这叫“马”,将两只“马”分别架到缝衣线的两端,“马”头相向。两人各持一方瓦片,分别在两个细竹钉上不停地用力去摩,摩擦竹钉使缝衣线产生振动,促使“马”向前蠕动,两只“马”相遇时便顶起牛来,看谁的“马”力气大,能把对方的“马”犄下缝衣线,谁就赢。 弹杏核(弹杏胡) 两人各拿出五颗杏核,由先弹的人蹲在地上将十个杏核抛扔于地,选择其中距离较近的两粒杏核,用手指穿过两个杏核之间画一条横线,画线时不得触动任何一个杏核。用大拇指与其他四指中任意一指围成圈状,用拇指的指甲盖去弹其中的一个杏核,也可用其他四指的指甲盖弹,一定要弹,不能用手指拨,如果被弹的杏核能碰到横线那面的另一个杏核,则两个杏核为弹者赢取,可接着选择第二对杏核来弹。若被弹杏核没碰到横线那面选准的杏核或者违反规定,则为输,轮另一人另抛另弹。双方这样交替弹,直到10个杏核全部被赢完. 嘘嘘(麻雀)跳井 两人游戏。在地上画一“区”字状,在“区”字的开口处画一小圆圈叫做“井”,就算做棋盘。每人准备两个棋子,棋子就地取材,一个人若用土块或石子,另一人则用草节或树叶。两人在“区”字的四角以对角的位置放置好自己的棋子,就可以开始走棋,规则是每次只能走一步,落子点为“区”字的四角和中间的交叉点,每人各走一步然后轮换交替走棋,直到一方将另一方逼得无路可走,只得跳到井里,则认输. 翻交交 两人游戏,一般是女孩子的游戏。找一根线绳,多是羊毛红头绳,结成圆圈状,伸出双手,在左手四指(拇指除外)上绕一圈,在右手四指上绕一圈,伸出双手的中指,相向将对面绕在手指上的线绳挑起,然后双手将手与手之间的所有线绳绷紧,这样“交交”就架好了,接着由另一个人来翻交交,翻了以后,交交(线绳)就架在另一人双手上了,依次两人轮回交替翻交交,翻交交时可以双手十指并用。翻出的花型有:“面”,即除四边方框外,中间为两条平行线;“浇汤面”,中间两条线交在一起;“大花包袱”,中间两条线成网状交织在一起;“穗核(穗胡)”,中间图案为菱形;“牛槽”,双手间的交交图形像一只喂牛用的槽;“扫帚疙瘩”,双手间所联系的几条线绳在中间交织在一起,从中间呈放射状通向双手的十指,是最难翻的交交,一般人在此就认输了,也有能翻得过的。 丢方 丢方是大人们的娱乐游戏,小孩子能看懂丢方的多,真正会丢方的不多。大人丢方一般丢大方,小孩一般丢五方。大方就是在地上纵横交叉画七条线,五方纵横五条线。这里以五方叙述。两人游戏,其余人旁观参谋。找一块平地,用手抹去杂物,划开手指,在地上纵横交叉画五道线,形成二十五个交叉点,作为棋盘;双方就地取材选择棋子,一般一方若为土块石子,另一方则为草节树叶,总之以区分双方棋子为准,双方的棋子不叫棋子而叫“马(码)”,叫“码”比较确切,我觉得叫“马”更富有战斗性。丢方分为两个大步奏,一是布局叫“丢方”,一是走棋叫“走方”。布局时,甲方先在纵横线的十字布一子,一方接着同样在另一十字布一子,轮流交替布子。三个子在一起叫“拐”,另一方就得设防,若四个子在一起就叫做“方”,如果一方成方的话,就要掐去对方的一个子,可以在布局时即时掐子,也可布局完后一次性掐子(双方事先必须约定布局时成方掐子的办法)。五个字一字摆开叫“溜”,若一方四个子一字摆开,另一方就得设防,否则成溜的话,就得一次性掐掉对方两个子。布局完成后,就是二十五个十字交叉点全部布满棋子(布局时掐掉棋子的地方双方不得再在此地布子),开始走棋。后布子的一方因为少布一子,故由其无条件掐掉对方一子,这样一是公平双方各12子;一是为走棋留出空格。掐子时不得掐对方已经成方或成溜的棋子。在走棋过程中,一方若成方或成溜,则随时掐掉对方一子或两子。走棋成方,就是有三个子成拐在一起用第四个字走入其中就为成方,成溜亦然。还有六个字集中在一起可称为两个方,叫“骨都”,如用中间一子成方,一子二用,等于一次成两方,可一次性掐掉对方两个字。还有“七目”(八个子集中在一起)、“八目”(八个字集中在一起)、“导子”(两个拐中间有一子来回成方)、“五叉”(三个子成拐旁有两个字可以任意成方)等等,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棋子全部吃完为赢,一般若一方只剩三个子,难以成方掐掉对方棋子则就认输。丢方还分围方和填方,围方带围,即一方的几个棋子将对方的一子或若干字围在中间,则被围在中间的棋子就被掐掉,填方不带围,一方可以随意填进对方布阵之中,填方容易引起相持,丢方把双方相持叫“恒撑”,恒撑往往会造成一方无路可走,若无路可走则认输。 撂子 找一节一尺来长的细木棍子,细竹竿也可,上面绑一条一尺来长的布条,像鞭子一样,但不叫鞭子,叫撂子。玩的时候,找一块土块或者瓦渣、石片之类的东西,用“鞭子”上的布条缠住,一手握住缠住的土块,一手扬起鞭竿,奋力向前扔出去,扔出的同时,迅速把握着的土块松开手,这样比直接用手扔土块要扔的远得多,而且扔出的土块还旋转着,并会发出“呜呜”的响声。 抓“羊儿” 多是女孩子的游戏。“羊儿”的制作,找一片破瓦片,砸成若干个小拇指头蛋大小的小块,放在磨石上磨光磨成圆棱状,找现成大小的石子儿也可以,但石子略显重一些。玩法很多,这里只介绍最简单的一种:两人席地而坐,先由一人开始玩,取五颗“羊儿”,攥在一只手中,将羊儿轻轻抛向空中,迅速用同一只手的手背去接落下来的“羊儿”,手背上至少要接住一颗“羊儿”,其余四颗羊儿落地,若手背上接住两颗以上的“羊儿”,略动手背,保留一颗“羊儿”即可,将这颗“羊儿”复抛向空中,用同一只手心接住,这颗“羊儿”叫天子,再将天子抛向空中,用同一只手去抓取落地的其他“羊儿”,第一轮一次只能抓取一颗落地的“羊儿”,叫做“抓一”,抓住一颗落地的“羊儿”以后,迅速翻过手来,去接抛向空中的天子,接住天子以后,将抓到手的“羊儿”放在一边,再去抓第二颗“羊儿”,直到将地下的四个“羊儿”全部抓完为止。而后是“抓二”,就是一次抓取两颗落地的“羊儿”,其余玩法同“抓一”,再“抓三”、“抓四”。期间,若有一点做不到,则为输,记下其抓到几即可,由另一个人玩。另一个人若有失误,同样让给对方来玩,无论是谁第二次时,可在前面的成绩上接着玩,最后看谁全部抓完的次数多。 熏花 找一块光平的木板,用水全部浸湿;找一张纸,用水全部浸湿,贴在湿了的木板上,注意不能用任何粘合剂诸如胶水浆糊之类的;自己用纸剪一个花朵形状,或者剪一个字,或者以前自己或别人刻下的窗花,将其也用水全部浸湿,贴在刚才贴于木板的纸上;找一个不带灯罩的煤油灯,把灯捻子拨旺,使灯火发出黑焰来,将贴有纸张和花样的木板放在煤油灯上方用黑焰去熏,注意木板不能离火焰太近,防止将纸张和花样烧着。等花样和周围的纸面全部熏黑以后,连同木板一起拿到太阳底下晒干,取下纸张,揭掉花样,纸面上就会留下黑白相间的图案来。如果用别人刻下的窗花做花样,还可以把别人的窗花落下来,自己把它和其他彩色帖纸钉在一起刻出窗花来。 踢毽子(自制毽子) 自制毽子:逮住一只大公鸡(最好是红公鸡),拔下大公鸡的尾巴上一支长鸡毛,再拔下大公鸡脖子上的尖鸡毛若干个。找两个大小一致的铜马钱摞在一起,找两块碎步剪成比马钱略大一圈的圆形,将两个马钱包缝在里面。用剪刀将公鸡尾巴上的长鸡毛剪去有毛的部分,再剪去入肉的部分,留下三、四厘米长的鸡毛管子,将鸡毛管子一头用小刀破成四花状,将破头处向四面折下,呈四瓣梅花状,将四瓣梅花状缝制在包裹缝制起的马钱中间方孔处,注意针要从方孔处上下两层布穿透,缝制平整结实,要使鸡毛管子直立起来,不能缝歪了。将拔下的尖鸡毛整理后插在直立在马钱上的鸡毛管子里,使尖鸡毛向四周自然外弯,一个鸡毛毽子就做成了。踢毽子的方法同现在一样。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北京中科医院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