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凤泉寺:涅槃胜境圣域丰碑

文/常炜

  古代神话传说,三霄姐妹曾在北山的东观山、中观山、西观山修炼。而三姐妹所修炼的中观山因其风水独特尤令人注目。生长在法门寺一带,耳闻目染了许多关于中观山的轶闻、典故,对中观山更加神往。

  于是,借在南阳工作之际,在李新平老师的带领下,我和豆勤生、赵扶生老师一共四个人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爬上了中观山,一睹中观山的风貌,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当我们沿着一个陡坡爬上去以后,一个庙宇映现我们眼前:这个庙依山而建,没有院墙,只有一个大殿。大殿前东西两边立着两块石碑:西边立的是中观山院门十八社委员会会长李培祥撰文的曹文远道长纪念碑;东边的是中观山院门创建三清宫碑记。从大殿斑驳陆离忽隐忽现的牌匾中,我们依稀知道了这是中观山时建时停的三清宫。

  我们从大殿后穿过,来到了上山的大路上。这时,我们看见了一个矮小的土山神庙,山神庙的后面立着一个雕刻着两个凤凰的石碑,上前一看是九眼凤泉寺的简介:相传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幼时崇道,为选修炼之地,足迹遍布乔山至明月山,远见此山像一只翩翩欲飞的凤凰,近探则有九眼泉水流出,便建道场于此,名明月寺。后一只凤凰真的飞落寺内,遂更名为九眼凤泉寺。唐代兴佛,凤泉寺香火旺盛,僧尼聚集,便成为法门寺下院。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自从三霄姐妹在中观山建凤泉寺修炼以来,中观山就迥然不同于诸多群峰。

  据史书记载,建寺时,瑞气红光笼罩,一只彩凤在中观山上鸣叫不止,同时,地面涌出清洌甘泉,水润之地,草木繁盛,人饮此水,耳聪目明……

  八方信众慕名而来,凤泉寺香火不断。

  纵观中观山凤泉寺,它背靠乔山,怀抱凤泉,披山带河,负阴抱阳,周围层峦叠嶂,曲水环流,草木葱茏,环境清幽。

  我不觉平心静气,进行了一次深呼吸,顿觉天地之灵气一瞬间舒展到全身每一个细胞——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李老师给我说道:“凤泉寺历史悠久,和名闻遐迩的法门寺在佛学界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史记典故是这样的: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出生在陕西的一座尼姑庵里,自小被一尼姑带大,这使他跟佛法结下了不解的因缘。在隋文帝登上皇位之前,有一印度僧人送给他一包佛陀舍利,请他供养。杨坚便叫人定制了一只精致的七宝箱,将舍利珍藏在里面。即帝位后,他普诏天下,广兴佛事。在京都一尼姑寺里,他还特建了连基双塔,塔下安置舍利,以报答当年神尼对他的养育之恩。

  隋开皇十五年(公元年),季秋之夜,有神光从塔基下闪出,像炉火一般,自下而上,绕塔右旋,一旬之内,四次出现,京城里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极为殊胜的景象。

  仁寿元年(公元年)六月十三日,这一天是隋文帝六十周岁生日,他特意在仁寿宫仁寿殿里,请来数位高僧大德,兴论宏佛之道,最后由他拍板,决定在全国选三十个州,各在高爽清净之地建造舍利塔……

  各州建塔及奉迎装藏佛陀舍利时,天空大地种种瑞相层出不穷,《法苑珠林》中对此记载颇详,录载如下:

  “……岐州凤泉寺,立塔感得文石如玉,为函又现双树鸟兽灵祥,基石变如水晶……”

  佛陀舍利的神奇力量,不仅使天空大地出现种种瑞相,而且对陶冶改善人的心灵,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文史有更多记载,自不必再说。

  总之,在隋朝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所颁布的《立佛舍利塔诏》中所开列的28州28寺,名列第二的便是扶风凤泉寺。可见,它的地位和价值是多么的重要啊。

  “走!咱们进去不妨看看。”

  我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寺院的路一直走到大殿前,一路走着,一路交谈着,大殿里时不时地传来敲木鱼诵经的声音。

  佛门圣地是清静之地,我们不愿打扰师傅们诵经念佛,就暂先绕过大殿和凤泉院,直接去拜访法门寺往届的三位大师灵塔。

  沿山边一直往里走去,走不到多远,就看见上面写着“涅磐胜境”四个大字的院门。

  在我和李老师、豆老师、赵老师三个人的交谈中,我们无不透漏出对法门寺良卿、澄观和净一三任方丈大师的敬仰之情。

  在三位大师中,良卿大师尤令人敬重。在法门寺地宫重新被发现和受到国家重点保护之前20年的文革期间,时任法门寺方丈的他,为了保护地宫免受红卫兵的冲击破坏,在埋葬于地宫的千年宝物即将被掘出毁灭时舍身自焚。他的壮举在法门寺护法护宝的历史上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应。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地宫的安全和佛法的尊严。

  自焚涅磐后的良卿大师遗骨几经辗转,最后安放在了这里。

  圆寂火化炉沿着东边的山体而建,在树叶、绿草都枯萎的冬日阳光里显得更加庄重肃穆。

  看着它,昔日澄观大师圆寂火化的场面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年7月,澄观大师圆寂火化成佛的那一天,我匆匆吃完早饭,就和妻子赶到法门寺,想给法师做最后的送行。

  来到寺院以后才知,法门寺及周边的数万信众天不明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些人甚至前一天晚上就赶来从寺院一直排队到广场为大师守灵。

  花圈和挽联摆满了整个广场,大家的神色很凝重,许多人的眼里都噙着泪花。我和妻子在人群中行走,解读着众人对这位令人敬仰的大师的深厚佛缘,一代法门领袖、人间师表的风范。

  八十年代初,我在法门上中学时,大师诵经念佛、日夜操持寺院的形象还历历在目。尽管,那时我对经文听不懂,佛碑看不明,但从大师对佛的虔诚上,我懂得了佛界的神圣和佛祖对人性仁德宽厚。

  “快看!灵车出来了。”妻子把我从往日的回忆中呼唤过来。

  我急忙向寺院大门看去,只见数十名全国寺庙的高僧和各界名流拥着灵车、口里诵着经文缓缓而出。

  法门寺到中观山十数里,师父的灵车一路走去,沿途男女老少齐出村庄,在道路两侧自发结成数万众的送行队伍。这一悲壮的场面,震天动地,日月可鉴。灵车过来,师父的巨幅画像的双目环视一切,两眼沉静中包涵着巨大的仁爱和期待,谁看见谁都感动得禁不止流泪。

  中观山上,万人伫立,迎接大师上山。灵车一到,中观山上众林呜咽,群峰低首,天阴地沉,万千人哀默。但当大师焚烧的灵烟冲上天空,乌云顿开,中间显出一片青天,在众僧经文吟诵中,云层变幻出奇异的形状......有人高呼:“是佛祖来接大师魂灵去西天……”

  中观山人群一阵愕然,大师的灵烟与天空连接起来,人们的心灵被震颤了!

  澄观大师圆寂,各界志哀,挽联皆呈,其一:“有法门便有大师,当法门辉煌,澄师灵光成舍利,大化入不二法门;拜菩萨并拜诸佛,自斯地金壁,菩提法雨显圣境,广慧被大千世界。”

  “老常,过来!我们一起敬拜一下三位大师的灵塔吧。”

  赵老师的一声呼喊,把我唤回到眼前的情景中,只见赵老师、李老师、豆老师他们三个已经恭立在三位大师的灵塔前。

  当我站在净一大师的灵塔前时,净一大师那年事已高,壮志不减当年,仍然实践着玄奘精神,西行甘肃、青海弘法利生,把法门寺文化的种子播在祖国大西北的沃土,接纳千万信众顶礼的壮行油然浮现在眼前:

  前年,我应商界朋友之邀,前去甘南拉扑楞寺,与岁高龄的高僧谈经论道,当谈到当年净一法师与拉扑楞寺众僧谈论佛经的情形时,他对净一法师大加赞赏。他说:“净一法师将佛教的小乘、大乘、密乘,将显教、密教,将显教中的禅、律、净、相等圆融无碍,深入浅出传给寺内众僧,无不显示出他对佛经的造诣深远和独到见解,在文革以后,使人们一下子看到了正信的佛教。特别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人们从他的朴素如初、舍已为人的实践中更看到了一代高僧的风采,看到了佛陀的真正形像……”

  我的妻子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跟随我去大师传经的五泉山、塔尔寺、拉扑楞寺等寺院都诵经拜佛,感受大师的厚德和宽宏、仁慈和大度。人心向佛,人心向善,阿弥陀佛,行走人世,拥有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淡定心态是多么的重要。

  人活一世总会遇到挫折、疾病和痛苦,但只要我们意志如钢,百折不挠,处事不惊,拥有佛的肚量,把磨难当做礼物,就能走出窘境,创造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人生,活出最真实的自我。

  把苦难当做人生奋进的磨砺石,把挫折当做人生向上的阶梯,把不幸当做人生腾飞的翅膀,人生总会成功。

  对佛的大彻大悟,就是对生活的大彻大悟。

  我们四人在三位大师的灵碑前默默地鞠了三个躬,以虔诚佛教徒的佛文化和中国道德文化践行者的微不足道的行动告慰法门寺不同时代的堪当三面旗帜的亡灵:后世的佛教徒的子孙们会像三位高僧灵塔下的三座莲台,在弘道、传法,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中把佛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中观山拥有罕世隋文帝仁寿年间的凤泉寺,佛祖舍利塔,明清的胜地道场,演绎了千古神奇的三霄神仙故事。

  中观山这条龙脉曾相传安葬着包括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等十多位帝王,千百年来,更是受到万众的朝拜。

  良卿、澄观、净一三位法门寺佛祖舍利守护大师的灵塔今在中观山间直上云天。大师的佛灵环视着人间的来来往往,使中观山更显佛祖灵气,增添了中观山的现实意义和神秘色彩。

  中观山与秦岭主峰太白山对峙,逶迤盘曲的渭河偎依在漫漫关中道,晴空万里,视野开阔。法门寺宝塔和合十舍利塔雄踞其间,一草一木,绮丽风光震撼人心。不愧是“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形成天然的灵境仙道。

  中观山是佛的圣地,大师安息在这里,浸泽山的灵气,吸收日月的精华,保佑数万信众。我们缅怀着高僧的无量功德,憧憬着中观山建普通塔院及历任高僧的灵塔的前景。我们拾阶而上,逐一参拜了大殿里供奉的神灵,仔细地观看了生长在凤泉院神奇灵现的一草一木。

  当我们走出凤泉寺时,我突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赵老师说:“老常没去看三霄娘娘、王母、赵公明正感到遗憾呢。其实,这三个人和凤泉寺是紧密相连的,说到凤泉寺不得不提这三个人……”

  我笑着说:“知我者,莫过于赵老师也!”

  豆老师说:“要说这三霄的神话故事,《封神榜》演绎得出神入化。除了你常年在外不太了解外,我们三个是最清楚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边走边给你讲,保证比你亲临现场了解得详细,而且我们还可以告诉你流传民间的再版野史《封神榜》。”

  李老师首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云霄、琼霄、碧霄三位仙女在东观山、中观山、西观山上的神仙洞里修行。她们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不仅炼就了一身好武艺,还炼成了两件宝贝,一件是金蛟剪,一件是混元金斗。

  有一天,云霄正在洞门外观赏风景,忽见师兄赵公明匆匆来到洞前。云霄十分高兴,连忙上前施礼:“师兄,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不想,赵公明脸上没有一点笑意,怒气冲冲直说:“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原来,赵公明正在帮助殷商王朝的闻太师讨伐姜子牙,他仗着自己手中有缚龙索和定海神珠这两件宝贝,打伤了姜子牙手下的很多将士,惹怒了姜子牙,气得姜子牙施展法术,把两件宝贝都收了去,他两手空空,落荒而逃。

  无奈,他跑到神仙洞向三霄娘娘借宝,好去找姜子牙报仇。云霄听赵公明说明来意,连连摇头:“师兄,姜子牙替天行道,深得人心,你又何必助纣为虐,引火烧身呢?我看你还是消消气,暂时回逍遥洞修炼,等将来天下平定,我去找姜子牙把缚龙索和定海神珠替你要回来就是了。”

  赵公明听了这话,怒气仍然不消,说:“不行,我一定要借你的金蛟剪和混元金斗,找姜子牙报仇!”云霄左说右劝,赵公明就是不听。云霄干脆把脸一绷说:“师兄借我的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借这两件宝贝!”赵公明说:“我什么都不借,就是要借这两件宝贝!”云霄气得直叹气。

  天黑以后,碧霄经不住赵公明死磨硬缠,就背着云霄把金蛟剪交给了赵公明。赵公明拿了金蛟剪,就去找姜子牙决战。金蛟剪果然十分厉害,又连伤西歧许多将士。

  姜子牙十分恼怒,就命人扎了一个草人,草人胸口写上“赵公明”三个字,又设了一台香案,一天三遍在草人面前烧香念咒。不几天,就咒得赵公明浑身瘫软,神智昏迷。过了三七二十一天,姜子牙又狠狠地朝草人射了一箭,赵公明顿时胸口流血,大叫一声,气绝身亡……

  赵老师在李老师缓气的当儿,给我接着讲了三霄娘娘替赵公明报仇斗法姜子牙的激烈战斗场面。

  豆老师还怕他俩没有说清楚,就在赵老师讲的最后还补充讲了三霄娘娘斗败的结局。

  他说:赵公明死后,一道灵魂上了封神台。后来,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封神,封赵公明为“财神”,专管天下的招财进宝之事。云霄、碧霄和霄这三姐妹始终忘不了对师兄的感情,便在各自修炼的山上一个特别向阳的地方修了一座财神庙。这就是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如今都有财神庙的缘故。

  我恍然大悟,对儿时去这三个山头都去拜王母庙、财神庙有了全新的认识。

投稿说明ID:ffbxw   投稿的朋友请到扶风百姓网(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